年报
河南博物院2023年年报
发布日期: 2023-12-31

2023年,河南博物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实施“文旅文创融合战略”,加快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博物馆建设,推动博物馆事业高质量发展。全年举办各类展览41个,累计接待观众273万人次,获得各类奖项20余个,其中“宅兹中国——河南夏商周三代文明展”获2022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优胜奖、“历史的音乐厅”河南博物院华夏古乐团特约体验活动项目荣获第二届(2022)全国文博社教优秀案例、“红领巾讲解员”获全国交流展示赛一等奖、《“行走河南 读懂中国”红色耀中原故事会》系列线上课程获评“大思政课”优质资源精品项目、入选“第二届全国文博百强文创产品单位”。

一、党的建设走深走实

一是政治建设领航定向。持续讲政治不松劲。始终把讲政治作为最重要的属性、最大的特征,坚决捍卫“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重要时间、重要活动上,强调政治要求、政治纪律、政治规矩20多次。落实政治任务不松劲。坚持政治首位,把深入开展主题教育、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推动实施文旅文创融合战略等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第一时间组织学习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精神,聚焦“七个着力”要求,坚持“两个结合”,拓展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新路子。扛牢政治责任不松劲。召开全面从严治党大会,分层签订《全面从严治党责任书》,听取汇报、研究部署、推动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工作6次。召开意识形态专题会、研判分析会、意识形态学习、开展督导检查7次。加强文博舆情监测、管控和研判,处理潜在舆情风险事件,确保意识形态安全。

二是思想建设凝心聚魂。抓实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文化思想。召开3次专题学习讨论会。开展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系列学习实践活动,举行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竞赛,全面谋划推进文化遗产保护能力建设、文物数字化价值提升、文化交流互鉴、文化为民、文化传承弘扬等中心工作。抓严主题教育。举办读书班、研讨会12次,专题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组织22个调研课题,提出52项对策建议,其中8条转化为工作实践,12条纳入工作计划。查摆问题15个,明确整改措施15条。抓牢理论学习。开展领导干部领学讲学,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举行集中学习研讨12次,交流发言36人次,领导干部讲学8次。通过线上线下结合,开展专题党课、联学联建、青年理论学习小组研讨、知识竞赛、实践教学等多样、多元、多层的学习活动23次。

三是组织建设强基固本。党建融合取得新成效。完成省直机关工委党建实地观摩交流,并作典型发言,探索出的“‘四力同聚’,破解党建业务‘两张皮’”典型做法,刊登在省直工委《党的机关工作》。以党建“红心”引领业务“匠心”,推出礼盒中国、端午夜未央夜游博物馆、考古盲盒等彰显中华文明独特精神标识的展览、教育、文创等服务项目。组织活动呈现新面貌。树立“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建强“四强”党支部。举办中国共产党成立102周年庆祝活动,开展“铭记光辉历史、传承红色基因”“学悟新思想,砥砺建新功”主题党日。举办党员领导干部讲党课、党员讲体会“双学双讲”活动,评比、表彰优秀党员23名。

四是作风建设正风塑形。改作风破除“顽固罩”。面对持续的参观热,观众投诉解决不及时问题,在展厅开放日实行领导干部带班,现场及时解决问题,观众投诉明显下降。常教育拉紧“警戒线”。坚持以案为鉴、以案为训、以案促改,举办廉政建设专题党课、党风廉政专题培训,开展以案促改警示教育9次,开展廉政提醒56次,廉政谈话90余人次。细排查守好“责任田”。聚焦人财物、围绕重点部门、重点人员、重要岗位,开展廉政风险排除,组织职务调整的19位科级干部重填廉政档案。强督查织密“防护网”。推进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开展专项监督40余次,落实意识形态、全面从严治党等日常监督12次,查阅学习笔记200余人次。

五是制度建设护航发展。以主题教育为契机,坚持“当下改”与“长久立”相结合,制定《河南博物院分院管理办法》《数字资源使用管理办法》《河南博物院节能减排管理规定》等制度10多项。开展2次执行党规党纪及管理制度的集中检查,推进管党治党严起来、硬起来。

二、精品陈列展览亮点纷呈

围绕中华文明“五个突出特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主题,构建中华文明根与魂叙事体系。策划“礼合中国——商周礼乐文明展”“百年回望——蟠虺纹铜鼎特展”“十二生肖拜大年——癸卯新春生肖文化展”“麦田里的博物馆”等原创展览8个。举办“窑火斑斓——黄道窑瓷器精品展”“丹青奇韵——津豫博物馆藏扬州画派精品展”等引进展3个。推出“花开锦绣中原风——苏留英花鸟画作品展”“茶和天下 品位中原——河南·茶非遗主题展”“师意自然 简洁清逸——龚心甫中国画作品展”等临时展览4个。赴天津、杭州、沈阳、无锡、大连、哈密等地举办“声动千年——中国古代音乐文物特展”“山河相望 鼎力相助——丝路上的中原文物特展”“江河辉映——中原与江南青铜时代考古文物展”“礼记:中原夏商周三代礼乐文明展”等交流展览10个。制作推出“赤子初心——一位共产主义者的家信”“方寸之间——古印章的前世今生”“开封地下党孙卫和等人革命斗争故事”等线上展览10个、线上专题6部。

三、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显著

突出公益属性、社会效益,提高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便捷化、多样化水平。截止12月20日,接待观众273万余人,创历史新高。提供讲解服务1.5万多批,智慧导览扩增至近千台,服务观众17万多人次。提升教育服务品牌,开展社会教育服务1500余场,其中主题日活动51场、研学活动395场,举办《中原国学讲坛》等公益讲座36场、馆校合作52场、红色宣讲452场、古乐展演580场。提供志愿服务累计2万多小时,义务讲解2500多批次,主题宣讲15场。开展公益性文物鉴定咨询服务2次。

四、文物管理保护卓有成效

夯实文物藏品基础性工作,立足藏品推动保护利用协调发展。完成院藏文物年终核查,对我院2016年接收原文物交流中心移交33004件/套文物开展鉴定、定级和上报工作,并为其中734件/套珍贵文物的编目建卡。新入藏唐代至当代各类藏品371件/套,包括陶瓷、书法、绘画、石刻、近现代文物等九类。保护修复文物161件/套,仿制文物15件/套,编制保护、仿制方案11个(166件/套),分析检测805件/套。受理刑事案件委托318批次,完成289批次,鉴定不可移动文物30 处,一级文物1件/套, 二级文物10件/套,三级文物212件/套,一般文物15378件/套,不定级文物323件。

五、文旅文创深度融合发展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文旅文创融合战略取得实质性成果。音乐文物复原展演接待观众9万余人次,赴新加坡参加“2023和合文明论坛”闭幕展演,参加郑州“2023国际旅游城市市长论坛”开幕式演出,向外推介“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品牌。召开文创产品研发会24次,储备创意1000余款,开发文创产品243款,合计营收3900多万元。推出“华服来潮”品牌,提供换装体验服务,以及“饕饕食集”“悫面悫粉”“灼蓁咖啡”等餐饮区域。在美国纽约第五大道、法拉盛、旧金山、亚特兰大、芝加哥、意大利米兰中国文化中心等地推广展示。受邀参加各类文创会议、展览活动31次,获得奖项3个。在第二届全国文化创意产品推介活动中荣获十佳奖项。

六、科研创新能力持续加强

核心期刊《中原文物》继续保持一流学术水准,引领学术研究,全年完成出版6期。创办《博物馆探索》,年内完成出版2期。全年在各级期刊发表论文近百篇,出版各类著作12部。主持或参与全国哲社办、科技部、省社科规划办、省文旅厅、省社科联、省博物馆学会等科研课题63项,其中省部级及以上7项,获得荣誉18项。加大科研奖励,有效实施科研奖励机制,评选表彰优秀科研成果,充分调动院内职工科学研究积极性,激发科研创新活力。购入专业图书270余种1100余册,其中接收科研经费购书127种151册,其他途径(包括捐赠)1000余册。与黄河、长江流域50余家博物馆建立长效馆际图书资料交换机制。年内举办“让文物活起来”研讨会、“新时代博物馆文创研发推广交流研讨会”、第三届丝绸之路沿线民间组织合作网络论坛开幕式及文明大讲堂开讲仪式等学术会议和交流活动。

七、信息化水平稳步攀升

聚焦新闻宣传、新媒体矩阵、数字资源、智慧导览等方面,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构建高质量信息化支撑体系。全年新闻报道量共计2101篇,其中央媒714篇(条)、省媒803篇。新华社报道25篇,8篇点击量破百万。《中原文物见证中华文明》短视频获“河南文物全媒体传播精品项目”,并入选国家文物局“2023年度中华文物新媒体传播精品推介入围项目名单”。《中原藏珍》等数字化传播项目年发布100多个,短视频浏览量达5.45亿人次。三维扫描、建模院藏文物128件/套,采集图像信息98件/套。数字化扫描整理胶片4万余张。开展“第十一届中原文物有奖问答活动——汉代庄园复原记”线上活动。修订《藏品数据管理办法》,为社会各界科研人员提供数据服务。

八、管理治理能力同步提升

一是加快人才培养。选送9人分别赴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故宫博物院进修学习,举办北大大美器物培训班、浙江大学科级干部培训班,分别在厦门大学、四川大学举办高层次人才研修班,在院内举办青铜器、玉器、瓷器专项鉴定培训班,全年培训500多人次。二是培育拔尖人才。完成国务院津贴申报1人,全国青年拔尖人才申报1人,安全防护专家申报5人,文旅部青研计划申报2人,省文物局博物学专家库申报12人,文物保护科技专家确认申报5人,河南省第十二批优秀专家人选申报2人,中原文化领军人才、中原文化青年拔尖人才申报2人,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二级岗位申报1人。三是夯实平安建设。全年共组织全院安全隐患大排查5次,查改安全隐患46处。组织开展大型消防培训2次,大型消防演习2次,与科源路消防救援站开展综合演练4次,参与人数1000余人,普及率100%。做好观众安全服务工作,重点向开放一线倾斜,查处各类违禁物品5141件,外延安全服务范围,组织观众有序排队、疏导交通,全力维护院区安全秩序,实现第35个文物安全年。四是强化保障服务。进一步加强收支动态管理和资金预算管理,不断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五是完成主展馆加固维修、陈展提升工程的竣工验收工作,进一步提升物业管理、绿化管理、环境卫生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为观众提供更加优良的院区环境服务。六是推动文明创建。完善精神文明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将文明创建与工青妇团工作紧密结合,大力开展创建活动。组织青年沙龙、老专家课堂、职工运动会、节日主题活动等。巩固拓展定点帮扶杨堂村脱贫攻坚成果,推进杨堂村五星支部创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