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国逾40位外籍古典学专家学者走进河南博物院
文: 陈莹莹
图: 苏一飞
编辑: 豆晓宇
发布日期: 2024-11-07

看展览、听讲解、赏古乐、买文创……11月4日,参加“世界古典学大会·走读中国之中原行”活动的13个国家40余位外籍专家学者齐聚河南博物院,感受中原历史脉搏,体验中国博物馆发展活力。

微信图片_20241106145135.png

华夏古乐团乐师用贾湖骨笛(复原件)吹奏中外名曲《茉莉花》

为了让专家们在有限的时间内更好地感知厚重的中原文化,河南博物院安排了“八千年前的乐音——贾湖骨笛”“郑州的名片——兽面乳钉纹铜方鼎”“礼乐文明——虢国礼乐器组合”“青铜时代之绝唱——莲鹤方壶”“隋唐气象——坐部伎乐俑”五个重点展位,供专家学者们一一观看和体验。

图片3_副本1.png

图片2_副本1.png

河南博物院研究部、藏品管理部、社教部专家陪同外籍嘉宾们参观展厅,探讨中原历史文化

在河南博物院新石器时代展厅,华夏古乐团演奏师晏文涛用贾湖骨笛(复制)吹奏的一曲《茉莉花》叩开了大家的心灵,来自意大利的一位专家说:“这些孔洞间有古人的呼吸,我几乎能够听到那时的风声、鸟鸣。”

微信图片_20241106145107.jpg

微信图片_20241106145130.jpg

 嘉宾们了解观看以“隋代坐部伎乐俑”为灵感设计编排的演出《唐宫夜宴》

与骨笛悠远轻渺风格形成强烈对比的是唐宫小姐姐们的表演。在隋唐展厅门前,以河南博物院“隋代坐部伎乐俑”为灵感设计编排的即兴演出《唐宫夜宴》,用欢快的节奏,富有张力的舞蹈,带领外籍专家穿越时空,共赴一场隋唐梦幻盛宴。

参观接近尾声时,专家们表示:“还有一个心愿,就是要将东方神韵与美好祝愿尽收囊中。”一时间,大家便由学术讨论模式转换为买买买模式。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吉祥铃铛、诞生于孔子生活时期的莲鹤方壶冰箱贴、中国古代女性盘发用的簪子都成为了外籍专家们的心头好。

微信图片_20241106145112.jpg

IMG_6631.JPG

在文创区嘉宾们品尝咖啡、挑选文创产品

希腊雅典科学院自然科学部院士科斯塔斯·希诺拉基斯说:“这是个不可思议的博物馆,因为它为我们打开了一个能够窥见古代文明的全新世界。”

俄罗斯科学院哲学研究所首席研究员瓦列里·彼得罗夫说:“此行让我印象深刻,这些古老的文物让我感受到河南的确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

据悉,首届世界古典学大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教育部及文化和旅游部,携手希腊文化部及希腊雅典科学院主办,11月6日至8日在北京举行。在此之前,来自世界各国的从事古典学研究的与会嘉宾将通过山东、河南、四川地区的“走读中国”活动,展开文化交流和文明互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