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建设:要有更多的人“帮文物说话”
文图: 李 雪
编辑: 荆书剑
发布日期: 2016-05-13
信息来源: 中国文化报

从北京市西城区康乐里小学校长岗位上退休没俩月,今年5月初,闲不住的刁立春就给自己谋了份“新工作”——当起北京自然博物馆志愿讲解员。“刚经过考核,6月就能上岗了。原先是带学生来博物馆参观,这次直接上阵给孩子们讲解,也算圆了我这个‘老博物馆迷’的一个梦。”刁立春说。

刁立春介绍,自己从小就喜欢逛博物馆,好奇玻璃柜中文物背后的故事,她曾为看一个展览从北京坐火车到上海。因为长年从事教育行业,刁立春也把“走进博物馆”的理念传递给一届届的学生,康乐里小学数十年来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与北京市12所博物馆达成了定向参观“协议”。

博物馆人从未像今天这样如此强烈地感受到这个行业的蓬勃。参观博物馆常被列入人们旅游清单中的一项,中小学生拿着作业前来找寻答案成为拓展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的有效抓手,抢手展览需提前一周预约才能拿到名额……在政策保障上,《博物馆条例》、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指导意见》等陆续出台,从国家层面着手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各级政府对博物馆的投入从2008年的42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158亿元……“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博物馆的相关指示、批示达20次以上,足见党和国家对这一事业的重视。”中国博物馆协会秘书长安来顺说。

与很多人恋上博物馆的方式不同,如果不是今年在江苏淮安参与筹建王瑶卿京剧艺术馆(王瑶卿为中国戏曲学院创办人之一、京剧大师),对于71岁的戏曲人张关正来说,博物馆可能还只是“顺便路过参观的地方”。“粗略算起来,我去过的国内外博物馆也有100多家,大部分是出差顺便去看看,之前始终没认识到博物馆的意义及其社会功能。”张关正说。

走进博物馆悉心参观,张关正才发现这里是个内藏乾坤的世界:在辽宁沈阳参观张作霖大帅府小青楼时,听了“皇姑屯事件”发生后,张作霖的五姨太强忍痛失丈夫的悲伤,在前来刺探丈夫是否被炸死的日本人面前谈笑风生的故事,立刻勾起了自己的京剧创作欲望。“当时脑子里就出来一场特别精彩的戏:李胜素演五姨太与日本人周旋,还在关内的张学良由于魁智扮演,连唱带武往关外赶……”张关正说,博物馆收藏的鲜活历史故事提供了活生生的创作素材。

如今,借助博物馆丰富多彩的展览和新奇有趣的互动体验,越来越多的人愿意花时间走进博物馆,了解文化的变迁,这也与今年“国际博物馆日”主题“博物馆与文化景观”不谋而合。在业内人士看来,这一主题深藏了博物馆的开放性、社会性等话题,正是当下博物馆转型升级的方向。

目前,我国免费开放的博物馆达3700多座,每年新增博物馆在250座到300座之间,在经济发展速度放缓的现实下,地方财政压力加大,博物馆亟须求新求变,提升自身社会化程度,探索与旅游、互联网等行业跨界融合发展。“中国博物馆到今天为止,以硬件为主要内容的建设空间有限,下一步博物馆满足观众的需求靠的是软实力,这个问题处理不好,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博物馆事业的发展。现在,有些博物馆发展的势头慢了,有的停滞了,个别甚至在退步。”北京博物馆学会秘书长崔学谙表示。

“有人问我闲暇时间该去哪儿时,我首先推荐的肯定是博物馆。”对历史类博物馆情有独钟的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蒙曼举例说,古代文明展厅里的石头、陶器、骨针完全可以更有趣一些,看完各展品的文字介绍,观众基本就出展厅了,但石器时代的人怎么生活,脑子里还是非常模糊,一般的展示方式很难让观众形成印象,如果博物馆能够借助科技复原古人的生活,对不同观众群体的讲解加以区分,而不是一套讲解词讲到底,博物馆对大众的吸引力会更强。

蒙曼表示:“文物本身会说话,但在博物馆知识普及中,我特别希望专业人士帮器物说话,有些专业人士不太愿意做普及工作,但越需要普及的知识越需要专业人士帮观众打打底子。”张关正也呼吁,教育部门可以把教学从课堂上解放出来,让博物馆教育走进更多学校,在城市博物馆资源集中的情况下,偏远地区民众如何享受博物馆资源也是一个需要解决的课题,博物馆应成为最广大人民群众获得知识、提高素养的社会大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