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调查及数据库管理系统建设”项目圆满完成
发布日期: 2011-06-21
信息来源: 国家文物局网站

  


  6月16日上午,“文物调查及数据库管理系统建设”项目总结会议在北京召开,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出席会议并讲话,国家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司、财政部教科文司、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有关负责同志,以及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物行政部门分管领导参加会议。会议由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主持。

单霁翔在讲话中指出,“文物调查及数据库管理系统建设”项目的成功实施,是新时期条件下,财政系统和文物系统通力合作,在文化遗产领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措施,是共同推进文化遗产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工程,对我国文物保护与管理能力建设产生了深远影响和积极作用。通过十年的文物数据库管理系统和信息网络探索与实践,逐步摸索出了一条符合文物工作规律、适应文博行业实际的文物调查和数字化道路,为我们进一步加强馆藏文物登录管理,深化文博系统信息化工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他强调,文物调查项目的成果来之不易,我们要在已有工作基础上,进一步推动既有数据库的维护、更新和应用,结合推进国有可移动文物普查的开展,研究建立长效、动态、可持续的可移动文物登录、管理和利用平台。各省文物部门要在充分总结“文物调查及数据库管理系统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利用现有的技术条件和成果,做好自查、加强调研,为国有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的全面实施和开展做好技术与组织准备。

  据项目执行单位负责同志介绍,“文物调查及数据库管理系统建设” 项目是一项由财政部和国家文物局共同主导,以摸清馆藏文物家底情况、提高馆藏文物管理水平为基本目标,以调查馆藏珍贵文物资源、采集馆藏珍贵文物信息为基本形式,以数字化的影像采集技术、数据存储技术和网络技术为基本手段的文化遗产领域的数字化基础工程。项目于2001年在山西、辽宁、河南、甘肃四省进行项目试点,2006年,试点省份扩展到湖北、湖南、河北、浙江、陕西、四川、广西七省(区),2008年在全国全面展开。经过全国文博工作者10年来的辛勤努力,截止2010年底,文物调查项目已全面完成了全国文物系统博物馆全部馆藏珍贵文物数据的采集工作,共采集文物数据1,660,275条,其中一级文物数据48,006条,累计拍摄文物照片3,869,025张,录入文本信息3.05亿字,接收数据总量15.16TB,基本廓清全国文物系统馆藏珍贵文物家底。

在会上,山西、陕西、吉林三个省文物部门的负责同志,分别在会议上介绍了本地区开展、推进文物调查项目的成功经验。项目执行单位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还在会议上展示了最近开发完成的馆藏珍贵文物数据查询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