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的实践:智慧博物馆建设不应等待
文图: 孟 欣
编辑: 荆书剑
发布日期: 2014-10-30
信息来源: 中国文化报

以提高观众的参观感受为核心,致力于实现“资源利用数字化,公众展示智能化,业务管理信息化,产业整合网络化”的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是智慧博物馆领域的开拓者之一。今年3月,金沙遗址博物馆成为国家文物局确定的智慧博物馆试点之一后,进一步加大了智慧博物馆建设的投入和探索。

“近5到10年来,我国科技发展逐步与国际接轨,作为博物馆的运营者,也需要不停思考博物馆在新的技术背景下的新目标。”金沙遗址博物馆馆长王毅告诉记者,虽然现代博物馆在国外出现的时间比国内早几百年,但是智慧博物馆的建设,我国几乎与国外同时起步,甚至某些博物馆所需的数据采集、存储、互联等技术,处于国际较为领先的水平,智慧博物馆产生与发展的技术支持已经具备。“我认为,博物馆要做时代的参与者。许多新技术都可以与文化遗产,与博物馆相联系;博物馆的每个方面,都需要科技带来的革命。”王毅说。

在王毅看来,智慧博物馆代表的不仅仅是将现阶段的技术应用于博物馆,而是不断将新技术与博物馆需求相结合,在数据采集、管理、联通等方面不断思考,永远发展的过程。“我认为,智慧博物馆或许并不存在固定的模式,不断涌现的新技术会为博物馆带来怎样的革新,是不可预知的;此外,各个博物馆都应根据自己的特点创新智慧化的模式,例如一些拥有海量藏品的博物馆就在藏品管理智慧化方面做出了突出的工作。而金沙遗址博物馆首要考虑的,是如何满足观众的参观需求。”王毅说。

现今,观众对于博物馆的需求已不再停留在走马观花式的参观,观众水平的极大提高不断对博物馆运营者和工作人员提出更高的诉求。王毅说,观众期待以全新、生动、浪漫的形式,将展品背后的文化内涵展现在眼前,过去简单、静态的展品展览需要高清、甚至超高清影像技术带来的微观影像所补充;观众不仅要参观文物,更要了解文物背后的故事;不仅要现场参观,更希望实现线上线下参观相结合,将展览“带回家”;管理者将不再是“教师”,而是需要倾听观众声音,与观众互动;甚至需要建立起观众之间互动交流的平台,观众在不同阶段对展览不同的理解,能够与其他观众实时分享。

王毅告诉记者,目前金沙遗址博物馆的智慧化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他们正在努力打造更多服务于观众的智慧化展示方式,例如利用增强现实技术,将3000多年前的金沙文化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观众面前;利用3D视镜和高清屏幕,制作“时光宝盒”三维观看环境,并结合金沙考古发现过程,展示其历史文化魅力;在木栈道下布设高清屏幕,在遗址筒形观影通道为观众营造了解地下文物出土的情景;推出魔幻卡片互动展示,例如,用下载的应用软件对准门票,即可观看门票中叠加的三维模型、视频等,甚至可以与博物馆现场的魔幻卡片叠加出的三维模型合影留念……

“我认为,智慧博物馆的发展还需社会各界提高重视,还需紧跟时代需求的步伐。博物馆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场所,在传播正能量的过程中,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文物背后可挖掘、展示的内涵非常丰富,在博物馆的投入往往能获得极大的回报。智慧博物馆发展意义重大,需要文博领域,乃至全社会提高认识,认识到智慧博物馆在宣扬价值观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王毅告诉记者。

另外,王毅说,今年国家文物局对智慧博物馆的重视,是颇具意义的。然而,除少数试点单位加强建设外,智慧博物馆也应该尽快向大量博物馆宣传和推广。“技术基础已经具备,新技术也在不断纳入博物馆建设,因此,不应再耗费时间等待技术成熟,而是应当不断思考,不断探索,尽快使智慧博物馆为更多观众提供服务。”王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