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日报》聚焦河南博物院赴美“古代中国乐器展”
文图: 苏珊·德尔森 安超凡 翻译
编辑: 张延红
发布日期: 2017-12-14
信息来源: 河南博物院

11月中旬以来,“中原古代音乐文物瑰宝——来自河南博物院的远古和声”展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州府凤凰城的乐器博物馆展出,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日前,美国知名报纸《华尔街日报》(2017年12月3日,周末版)开辟专版报道了该音乐文物展览,使民众对于音乐文物的热情持续升温。


神兽形状的乐器架子(制作于公元前770-476年)。该神兽长着龙的头、虎的身体、以及龟的腿。

《华尔街日报》报道说,这次“中原古代音乐文物瑰宝——来自河南博物院的远古和声展的亮点有,神兽形状的乐器支架、蕉叶琴、以及用于大型聚会的编钟,观众还可以看到由鸟的骨头制作的骨笛。

在凤凰城乐器博物馆展厅的一角,用通透的骨头制作的一根笛子,或许是此次展览最重要的展品。它是中国目前所知最早的乐器之一,有7,000到9,000年的历史,20世纪80年代出土。

具有7,000-9,000年历史的骨笛。10个孔说明它是用于为其它乐器调音的。

报道中说,此次展览的策展人考林·皮尔森,是凤凰城乐器博物馆亚洲、大洋洲,以及中东地区的陈展负责人。他说,骨笛彰显了音乐、文化、以及社会和谐之间的关联。骨笛属于裴李岗文化时期,该时期是中国所知最早的农业社会时期,该骨笛具有比其它同时期骨笛更多的音空,说明它是用于制作和调音其它笛子的重要参考,也说明它(在音乐方面)的复杂性和标准性方面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音乐家是在一起演奏的。看起来,即便是在新石器时期,在中国和声就已经是音乐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了。

青铜编钟(公元前770-前476年)用于礼仪和宴会演出

据了解,美国凤凰城乐器博物馆珍藏有两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乐器,是世界上最大的乐器博物馆。此次河南博物院的音乐文物珍品远渡重洋来到凤凰城乐器博物馆,中西方的音乐文化在此交流、碰撞,奏出新时期文化的“交响曲”。“中原古代音乐文物瑰宝——来自河南博物院的远古和声”展览将一直展出至2018年5月8日。
【相关链接】
华尔街日报

华尔街日报(The Wall Street Journal)创刊于1889年,以超过200万份的发行量成为美国付费发行量最大的财经报纸。这份在美国纽约出版的报纸,着重在财经新闻的报道,其内容足以影响每日的国际经济活动。《华尔街日报》的读者主要为政治、经济、教育和医学界的人士,金融大亨和经营管理人员以及股票市场的投资者,其中包括20万名的董事长、总经理。(源自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