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阻疫情 奋力助抗洪 用力办实事
文: 兰恩强
图: 文化信息中心
编辑: 豆晓宇
发布日期: 2021-08-27
信息来源: 河南博物院

疏通管道、排查积水

文创线上直播、新媒体客户端推出“红色记忆”等短视频

到文化路街道办事处慰问

河南博物院职工志愿者在核酸检测点服务

连日来,河南博物院把党史学习教育与疫情防控和灾后重建统筹起来,积极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深入开展。

上下共克时艰,聚焦灾情疫情破急事显担当。汛情当天,院党委第一时间召开防汛救灾工作专题会议,及时启动防汛救灾应急预案,成立防汛救灾领导小组和3个工作专班,全面开展防汛救灾工作。坚持生命至上,立即闭馆,妥善安排滞留的40多名观众,免费提供饮食休息场所,确保观众安全。院领导身先士卒,深入展厅、库房、设备间等防汛前沿,开展不间断、无死角巡防指导。院领导和广大职工发扬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的作风,24小时值班值守,冲锋在一线,疏通管道、排查积水、清理道路淤泥、及时转移可能被淹的物资物品,确保文物安全。

灾后,院党委多次召开重建工作会议,分析评估灾情形势,研究部署灾后重建工作,对基础设施、文物库房、展厅、建筑物安全隐患等进行全面排查检测。疫情发生后,院党委迅速激活防控工作机制,筑牢织密防控体系,全面压紧压实属地、部门、单位和个人“四方”责任,落实“四早”要求,严把人员管理关、消毒关、体温监测关,持续强化个人防控、健康监测、闭环管理等措施,实行24小时值班值守和零报告、日报告制度,累计报告645人,共16125人次,做到信息推送不漏一人、核酸检测不漏一人、监测管理不漏一处,确保各项工作措施环环紧扣、精准有效、不出纰漏。同时利用闭馆期间,在确保安全前提下,修补、平整、养护院区道路、景观绿地等,优化提升了参观环境。

厚植为民情怀,服务公众办实事润民心。充分发挥文化产品在灾情疫情中鼓舞士气、激发动力、提振干劲的独特作用,积极创新传播方式,拍摄制作“泱泱华夏择中建都”之“龙山文化”“三门峡虢国墓葬”“丝绸之路”3集短视频;利用四维技术开设《中原楚国青铜器艺术》《巧工遗珍-院藏明清珍宝》线上数字展厅;利用微信公众号、微博、官方网站、抖音、B站、头条等新媒体客户端推出“红色记忆”“中原藏珍”“数说国宝”短视频数期,推出盲盒日志、举办文创线上直播等文化活动12次,丰富了公众的文化生活,鼓舞了抗击疫情灾情、共克时艰的决心和士气,凝聚了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强大正能量。

履行社会责任,助力特需群体办好事树形象。组织志愿者到博物院社区清理路面淤积、道路障碍,向居民宣传科普安全避险知识,参与核酸检测点秩序维护、人员引导、体温监测、人员登记、食品配送等服务,180名志愿者累计服务820小时。以参与社区疫情防控一线医护人员为重点,向防汛救援第一线的解放军官兵、特需群体、核酸检测点、博物院社区、文化路街道办事处等,捐赠矿泉水150箱、古钱币巧克力158盒、方便面20箱、牛奶20箱、医用口罩4000个、免洗消毒凝胶120瓶,米面油等生活用品15袋(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