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博物院志愿者参观许昌市文博单位
文图: 罗睿杰/文 詹园/图
编辑: 顾永杰
发布日期: 2013-05-21

环境决定你的状态,团队决定你的成长速度。

在河南博物院讲解志愿者这个环境中,学习成了常态,文物知识、古迹文化是每个人必需的武装,在这里,老志愿者是是新人崇拜的对象,因为他们内在丰富的文物知识。

你所处的团队,决定了新人的成长速度。河南省讲解志愿者共有十二个小组,我们,是周四下午组,一队“红色娘子军”,冯勇组长是这支队伍的“洪长青”,带领着一众中老年妇女,在这个小组中, 除去3名老志愿者外,其他7名都是新的不能再新的新人了。

为了让我们新人成长得再快点,组长煞费苦心,不但带新人讲解一、二楼馆藏,还会把一些资料、录音等资料经常共享,最重要的决定是,要带领这队“红色娘子军”走遍河南省内的博物馆。

第一站,是郑州市博物馆,而第二站,我们到了许昌。

5月12日,两车8人,一路欢声笑语奔赴许昌,先到了许昌文博馆。许昌文博馆为博物馆、图书馆、规划展览馆“三馆合一”的公共建筑,我们只参观许昌博物馆,组长已提前联系好了讲解,许昌博物馆分为三层,有四个固定展厅和一个多功能临时展厅。

许昌博物馆有一面墙的汉画像石,精美的画面,震作了一群菜鸟,手机、相机全上,一块一块的拍、一个一个细小画像的拍,边拍边讨论,恨不得搬走一块。

许昌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是千佛幢、东汉石辟邪,让我们领略了不同馆之间的文化内涵,不过大家最喜欢的依然是瓷器,在歌瓷和钧瓷处流连不走。

热闹、激动伴随着整个许昌博物馆,虽有讲解,但因为跟着太多的文物菜鸟,边听边发问,詹元同学需要数次地制止:“嘘~~~~,先听讲解,最后再发问”。

参观完许昌博物馆,又来到文峰塔,这个是一群人的大爱。文峰塔是明万历四十三年由许州郑振光倡导创建,塔身高51.3米,十三层楼阁式砖塔,顶部有琉璃瓦和白塔,整体精美、古朴,不亏为河南省明代砖塔之冠。

之后,转扫春秋楼,人多力量大,我们组的赵文珍老师已经安排好了讲解接待,春秋楼,始建于元代至元年间,历经元、明、清三代多次修葺,形成了“一宅分两院”的基本格局,但现在,除却春秋楼、文庙还保存着明清修葺后的样子外,其他刀印楼、关圣殿、甘糜二后宫等都是现代建造的。

许昌最后一处景点是许州府衙,其位于原许州城中轴线北端,为清直隶州州署,坐北朝南,自南往北,其中轴线上的原主要建筑有古颍川郡坊、大门、仪门、大堂、中和堂(二堂)、梅花堂(三堂)、喜雨台(后庭)等,现仅存三堂和后庭两座建筑。三堂在中和堂后,为郡治之退补堂,是知州接待上级官员、商议政务及起居的地方,面阔5间,进深3间,整体给人以高敞轩昂、宏丽精致之感。后庭是知州起居及家人的居住场所,面阔5间,进深2间。现在遗址已被重新整修,周边建设成为开放式公园,供市民休闲娱乐。

一趟许昌站,走了多个地方,每个人脑子里装得很满,也许不一定一次全记住,但每一次的外出,在对各地的风貌、文物古迹的了解上,大家都有一定的了解和认知。

组长冯勇云:“这个旅程是少有的热闹,这一路得多少只鸭子啊,不过,感受文化的魅力,领略前人的创造,这一切很美妙,很完美。”

我们期盼下一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