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画家王璜生讲解《芳草长亭:从李叔同的油画说起》
编辑: 荆书剑
发布日期: 2017-03-07

中原首届陶瓷文化系列讲座第十讲在河南博物院开讲

著名画家王璜生讲解《芳草长亭:从李叔同的油画说起》

河南博物院院长田凯主持讲座

2月25日下午,由河南博物院、中原国学讲坛主办,郑州抱朴文化艺术交流策划有限公司承办,大河网、大河报、河南商报、东方今报、今日头条、天天快报支持的“炼土生辉——窑变传奇”中原首届陶瓷文化系列讲座第十讲在河南博物院开讲。

著名画家、理论家,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王璜生通过介绍李叔同油画《半裸女像》的重新发现过程,为大家梳理出《半裸女像》一个世纪的传奇经历和历史价值,同时向听众介绍了这件作品鉴定、检测及修复等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

王璜生说,大家都知道弘一法师的《送别》,几乎人人都会唱。其实除去音乐教育家之外,在弘一法师之前他是李叔同,是一位开拓型的画家。作为第一批把西方绘画带到中国的留日学生,李叔同在中国绘画的近代化发展进程中,有着筚路蓝缕之功。纵观李叔同的绘画历程,油画、水彩画、漫画、广告画、版画、国画均有涉猎,其中以油画成就最大。

王璜生说,《半裸女像》即为李叔同存世的为数不多的艺术珍品,但此画多年来只有图像流传,不知原作在何处,直到2011年重新被发现,实属传奇。而《半裸女像》的发现和考证、研究过程更具有非常重要的示范意义,代表了一种更为理性和科学的研究态度。

王璜生教授通过详实的资料,向大家展现了艺术家们对这幅画进行的修复、考证、检测工作,以及在此基础上进行的学术研究。王璜生说,在西方,这是很多美术馆始终坚持的原则,其实展览不该是简单的作品展示,而是学术思考和研究的视觉化呈现。

【相关链接】

李叔同自画像

李叔同(1880~1942),幼名成蹊,学名文涛,别号息霜,法号演音、弘一,祖籍浙江平湖。作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李叔同最早将西方油画、音乐、话剧等艺术形式引入国内,且以擅书法、工诗词、通丹青、达音律、精金石、善演艺而驰名于世。

《半裸女像》

《半裸女像》宽116.5厘米、高91厘米,画面当中一女子半裸上身,双目微闭,斜倚在椅子上,画面恬静、优美。

本期主讲嘉宾王璜生

王璜生,著名画家、理论家。现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央美院美术馆馆长,中央美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全国美术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文化部“国家当代艺术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美协策展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德国海德堡大学客座教授,广州美术学院、南京艺术学院、华南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特聘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