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博物院志愿者团队参观中原农业博物馆
文图: 周四下午组志愿者赵文珍/文 魏朝霞/图
编辑: 顾永杰
发布日期: 2013-05-24

参观中原农业博物馆

河南博物院志愿者团队周四下午组是一个团结而充满活力的小组,组员们有着共同的兴趣和爱好,除了为社会奉献爱心之外,大家也把这里当做自我提升的平台。走出馆舍天地、迈向大千世界、学习更多的知识来充实自己,建设学习型团队,成为了我们共同的愿景,于是,在组里老志愿者的建议之下,“扫馆”系列活动应运而生,即有计划、有步骤地利用业余时间,到其他的博物馆学习参观,丰富阅历,积累知识,从而更好地为到河南博物院参观的观众服务。目前,“扫馆”第三站——位于河南农业大学内的中原农业博物馆。

初听到河南农业大学校园里有一座中原农业博物馆的消息,是在愉快的曹魏古都之行结束后,志愿者们很是兴奋,因为这是离河南博物院最近的一处博物馆。兴奋之余又有些许的内疚,因为作为狂热的博物馆痴迷者,对于这座2008年已建成的博物馆竟一无所知。

5月22日早上9点,周四下午组的成员和其他组的志愿者们在农大北校门集结,一起参观这座建在大学里的博物馆,这也是第一次参观非历史文化类的博物馆,旨在通过参观,开阔眼界、丰富知识。  

中原农业博物馆位于校园西北角,原址是学校的土壤分析试验站。中原农业博物馆是一个省级博物馆,前身是河南省农业大学标本陈列馆,现有“百年农大”、“昆虫王国”、“鸟类世界”、“农业文明”等四个展厅。“百年农大”厅里呈列了大量图片资料,展示了河南农业大学百余年办学历程,客观反映了为河南农业发展和经济建设发挥的重要作用。“昆虫王国厅”是最具观赏性和知识性的展厅,也是河南博物院志愿者非常感兴趣的展厅。志愿者将自己置身于昆虫的世界,了解到了这些野生动物中最大的类群,在维护自然界生态平衡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一名志愿者不小心碰到了地板上的昆虫图案,竟然触发天花板上的电子感应装置,发出各种昆虫悦耳的鸣叫声,天花板上悬挂着的蝴蝶也同时翩翩起舞,让志愿者大开眼界,更感叹于国内先进的博物馆发展速度和陈列水平。当所有人的眼球被色彩绚丽、姿态婀娜的蝴蝶吸引了注意力的时候,另一位志愿者突然发问:“蝴蝶和蛾子究竟怎么区分?找一找理论根据吧,上次在河南博物院玉器展厅讲解时一个观众问的。”大家一愣,紧接着,纷纷从该陈列图版的对比中找到了答案。

除了有众多种类的昆虫标本外,“昆虫王国厅”还有很多反映昆虫与文化传统、修身养性等有关的内容。比如有一个展柜展出的是几百只金龟子拼出的“虫道”二字。站在该展柜前,看到图板上“为虫之道,天高地阔;为虫之道,八面来风;为虫之道,乐不思蜀……

在河南博物院做志愿者,就像一只快乐的虫子,在凝聚着丰厚文化的筵席上,不起眼地吃着自己够得着的美味佳肴。我们,乐不思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