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博交答卷”——当试开馆遇见双节假期
文: 王苏佳
编辑: 豆晓宇
发布日期: 2020-10-09
信息来源: 河南博物院


观众朋友们排队有序参观

讲解员正在讲解“泱泱华夏 择中建都”展览

观众在文创商店挑选商品

特约讲解讲述甲骨文与安阳的故事

听专家现场展示讲解文物修复的故事

华夏古乐吹响8000年前骨笛的声音


微博活动正在继续

河南博物院主展馆9月24日试开放,一周后迎来了双节参观高峰,在观众如潮的八天假期中,河南博物院在教育服务、信息技术、文保展示、宣传推广等方面全力以赴,为假期来豫博的观众朋友带来全新体验。

展厅参观 49715人

疫情防控的缘故,和往年国庆节假期相比,今年双节期间我们的参观人数少了很多。截至10月8日下午闭馆,总参观人数为49715人。每天在主展馆门口我们都能看到,大家戴好口罩,手持身份证和预约二维码有序排队进场的身影。虽然参观人数少了,观众的热情却只增不减。大家参观展厅也不单单只是走马观花的打个卡,而是更倾向于深入学习。在八天的时间里,20多位讲解员共奉献了近400场人工讲解。河南博物院智慧导览的小程序更是被险些“点爆”——将近6万人通过我们的智慧导览了解了在展文物的相关信息。

文创销售额 4倍增长

国庆长假,河南博物院的文创迎来了客流高峰,豫博文创不管是从环境、陈设还是产品都有了质的提升,销售额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4倍。为了满足观众的需求,豫博文创在“十一”期间没有停止上新,新款手机壳、鼠标垫、帆布包、丝巾等35款新品陆续上架;还未上市的预售款饕餮乳钉纹四方杯更是深得大家的厚爱,线上线下订单不断。河南博物院一举推出的十款文物撒花咖啡,立刻晋身为网红产品,这些咖啡的图形是按照历史年代标注的菜单,比如“遇见九千年——贾湖骨笛款”,国庆期间更是出现一杯难求的情景。

来河南博物院参观的焦女士说,走遍全国的博物馆,看到我们河南的博物院,自己也终于有了专门的文创商店和精美的文创产品,心里特别高兴,觉得我们河南的文化艺术产品的开发也终于跟国内一线的同类型产品在一个档次上面了,心里非常自豪;另外,我们河南这么多国宝,有很有历史代表性的文物,终于有了一个能够接地气的,可以拿回家的文创产品呈现,对我们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传播,包括儿童教育,都有非常好的延伸拓展作用。

特约讲解 8场

“以后只要河南博物院的特约讲解开班,我们就一定给孩子报名!”

双节期间河南博物院社会教育部开设的特约讲解双节特辑收获了家长们的一致好评。八天8场不同主题内容的特约讲解,共有近200组家庭走进了特约讲解的课堂。大家纷纷表示,特约讲解的课程,不仅是对孩子好的引导,对家长好的教育,更是对全家亲子协动能力的促进。

文物修复展示 16场

八天的时间里,在东配楼社会教育体验厅文物修复展示区,文物保护研究中心的老师们也为大家精心策划了16场文物修复的展示活动,分别为纸质文物修复和无机质文物修复。修复人员用仿制品向在场公众演示了文物修复的全过程,并对观众提问进行现场解答。观摩区现场的多媒体屏幕上也详细介绍了河南博物院镇院之宝——莲鹤方壶在上展前进行养护性修复的过程,吸引了大批感兴趣的观众。

音乐文物复原展演 32场

升级后的华夏古乐团也迎来了双节“大考”。32场赏心悦目的音乐文物复原展演,场场爆满,现场打卡的观众中有您吗?来自8000年前的上古之声——骨笛;雍容肃穆的《诗经•周颂•清庙》;长袖交横的乐舞《七盘舞》;意蕴悠长的《高山流水》;振奋人心的《四马投唐》……每一首乐曲都是一段鲜活的历史,一张一弛中诠释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哪首乐曲曾让您过“耳”不忘,铭记于心?钟磬鼓瑟,管箫琴笙,敬飨四海宾朋;穿越时空,千年古乐,等君再来。

微博话题 31.1万

借着双节的东风,小豫豫的微博也开始搞事情了。我们在“河南博物院”官方微博上开设了#豫豫带您来探宝#活动,根据微博上每天发布的探宝任务,第一个找到宝贝并成功拍照打卡的寻宝达人,主展馆内全场的文创产品均可享受折扣服务。(活动长期举行,记得关注河南博物院微博。)几天下来,每天都有探宝成功的小伙伴在微博下打卡,话题热度高达31.1万。同时在微博上开展的各类宠粉抽奖活动,也收获了满满的好评和热捧。

听一听不同的声音

当然,我们也深知,在试开馆探索前行的路上,需要改进和完善之处还有很多,如果您也有话要说,不妨在主页留言区给我们留言。提意见也好,吐槽也罢,所有的声音我们都会认真倾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