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古乐韵飞扬——河南博物院华夏古乐团赴美访演纪实
文图: 霍锟 袁佳音
编辑: 荆书剑
发布日期: 2013-02-08
信息来源: 河南博物院
 
赴美演出精彩瞬间
 
 
演出结束后,热情的观众登台称赞
 
 
情景音乐剧《上元灯月》演出剧照
 

2013 年1月12日至1月29日,按照文化部"欢乐春节”系列活动安排,为促进中美文化交流,巩固河南省与俄勒冈州良好文化交流关系,河南博物院华夏古乐团赴美国进行了为期18天的访问演出。

此次活动跨越美国俄勒冈州、加州、堪萨斯州等州,共演出10余场,期间应邀参加了北美最大的华人电视台ICN春节晚会的录制。访美演出内容为中原音乐文物复原展演和华夏古乐团新创作的古乐情景音乐剧《上元灯月》。

各界评论称这是一种融音乐、历史、文化情景的艺术表演,领略到河南乃至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优秀的古代音乐艺术魅力。文化部、文化厅相关领导对此种演出形式和所展示的具有优势的华夏民族历史文化也给予了高度赞誉。

河南博物院华夏古乐团成立于2000年,是目前我国仅有的从事古代音乐研究、复原、演出的职业乐团。10余年来,华夏古乐接待海内外观众近150万多人次,演出近万场,在传承古代优秀文化遗产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

这次赴美国演出的曲目分为上下半场,上半场以《华夏古韵》为题,主要介绍中原地区出土的重要音乐文物贾湖骨笛;殷墟陶埙、铜铙;两周编钟、编磬;及唐琵琶、古琴等乐器;穿插欣赏古典乐曲《远古回响》、《商颂·玄鸟》、《诗经·小雅·鹿鸣》、琴曲《流水》等乐曲。下半场则上演华夏古乐团全新创作的情景音乐剧《上元灯月》,此剧以清新的乐曲风格、崭新的舞台呈现,巧妙的情节设计将中华传统上元节灯月交辉、诗乐相和的纯美佳境带给广大观众。 

美国当地时间1月14日,此次赴美首场演出在南俄勒冈州立大学(阿什兰市)音乐厅举行,首场演出取得了圆满成功,来自大学的师生及美国南奥地区华人文化协会众多华人会员及当地居民等1000余人观看了演出,演出结束后音乐厅响起了长达10多分钟的掌声,并高度评价了此场演出。旅居阿什兰的祖籍福建的李先生一家特地身着传统中式服饰前来观看演出,激动地热泪盈眶,李先生说:“身居海外数十年,第一次听到这么震撼的中华雅乐,深感自豪和激动,特别感谢乐团的精彩演出”。

当地时间1月17日晚,在位于科瓦利斯市的俄勒冈州大学举行了赴美的第二场演出。此次演出在能够容纳1300名观众的音乐厅举行,在此之前,科瓦利斯多家报纸都报道了此次演出的情况,科瓦利斯先驱报称古代中国的文化即将来到这里,这是一场融合音乐、历史、戏剧、武术为一体的艺术表演形式,是中国独具的艺术表演。当晚,音乐厅座无虚席,观众们时而发出会心的笑声,时而发出无比的惊叹声,演出获得了全场阵阵热烈掌声。演出结束后,观众纷纷上台与演员交流,舞台上站满了对中国古老乐器感兴趣的观众。俄勒冈州立大学作为这次活动的主办邀请方,俄勒冈州州政府立法委员会委员Dennis Richardson、俄勒冈州参议员Arnie Roblan、俄勒冈州立大学艺术学院院长Harry Rodgers,分别发表讲话:感谢河南省文化厅,感谢所有帮助这次活动的朋友,同时感谢河南省艺术代表团为大家带来的美好的演出。

此后,乐团分别在加州大学圣克鲁斯分校、富特海斯州立大学、洛杉矶几所大学演出了近10场,并与当地时间1月26日应邀参加了北美最大的华人电视台ICN春节晚会的录制,与旅美的华人艺术家和世界各国艺术家同台为北美地区及全球各地华人奉献了精美的艺术盛宴。

来自博物馆的乐团,引起了美国各界的广泛关注,充满文化内涵的演出方式,是对文化遗产生命力的一种解读。通过解读,博物馆文化走出了展厅,走向了大千世界。这是河南博物院人多年潜心探索所要达到的目标。此次访问演出的独特形式,收到了各个方面的一致赞誉,中华古代音乐文化作为华夏民族创造形成的核心文化之一,将其整理、复原、展演出来,独具特色并具有很高的价值和意义。区别于以创作为主的剧目形式,更具有优势。今后乐团将和文化部等有关部门一起,共同研究将这种具有独特意义和优势的文化交流项目推进、提升。

赴美访问演出刚刚归来,适逢新春佳节,乐团又开始紧张排练新春音乐会,今年音乐会内容主要包括:音乐文物复原展演、传统乐曲、新春乐曲欣赏,还在春节期间推出观众互动参与和有奖竞猜活动,自大年初三至初八,每天两场。另外,农历元宵节,乐团还应邀赴浙江宁波上演《上元灯月》情景音乐会,与观众欢度元宵佳节。据悉,这只是乐团推出的节庆活动之一,以后还将在中秋、元宵、上元、上巳、清明等中国传统佳节推出不同主题的音乐会和情景音乐剧等。

 
演员与猜到灯谜的观众合影
 
 
古乐器瑟引起少年儿童兴趣
 

【相关链接】

河南博物院华夏古乐团

河南博物院华夏古乐团成立于2000年,是目前我国仅有的从事古代音乐研究、复原、演出的职业乐团。

乐团严格以出土音乐文物为依据,针对史前至唐宋古代乐器进行了学术性复制研发:史前骨笛、骨哨;商代陶埙排箫,特磬铜铙;两周的编钟编磬、木鼓木瑟;汉唐时期的琴筝阮笛、琵琶箫管等,共有十几个品类50余件套计150多件。华夏古乐的曲目复原、整理、移植创编是在古籍乐谱、琴谱及文史遗存的基础上,由国内多位著名音乐考古、史学、文化学专家和作曲家共同合作的创编配译而成的。

乐团创编复原了史前音乐《远古回响》;先秦时期宫廷雅乐《诗经·小雅·鹿鸣》、《诗经·郑风·子衿》诗经吟唱《关睢》先秦编钟乐《神化引》、《幽兰》;汉代音乐《凤求凰》《七盘舞》;唐代乐曲《倾杯乐》、《瑞鹧鸪》诗词吟唱《春夜别友人》、《阳关唱别》、《渔翁调》等近百首作品。

在考古学专家和服饰造型共同合作下,乐团还对古代服饰如先秦深衣、商代服饰、汉代曲裾、唐代男女衣装和相关发饰、佩饰等进行了研究复原,制作各代服饰20余类200余套。

自2000年3月份建团至今,10余年来,华夏古乐接待海内外观众近150万多人次,演出近万场。华夏古乐团还多次接待来自不同国家的领导人及和世界各地的大量观众,受到各届的一致好评。

华夏古乐团立足于河南博物院的这方舞台,除每周一外每天进行两次常设性的表演,向海内外的观众介绍河南的音乐文物,并以多样的舞台艺术形式展现历代的古曲,金石铿锵、管瑟齐鸣,风霜寒雨从未间断,在传承古代优秀文化遗产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