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作家唐浩明主讲《曾国藩的修身自律》
文图: 王慧颖 / 文  张延红 / 图
编辑: 张延红
发布日期: 2015-04-29
信息来源: 文博河南
“2015年中原大讲堂.河南博物院讲堂”第一讲现场
著名作家唐浩明作《曾国藩的修身自律》讲座
 

现场听众认真听讲并细心做笔记

唐浩明老师为忠实粉丝签名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异数。

他以农家子弟的身份入仕封侯拜相,倡导洋务运动,创立湘军;一生“立德、立言、立功”,建立了不朽伟业。毛泽东和蒋介石都对他极为推崇,他更被称为“近代一完人”。是什么使他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曾国藩身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呢?

4月25日下午,由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河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湖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河南博物院主办,河南嵩阳文化、和昌地产承办,大河网、中原国学文化网等媒体支持的“2015年中原大讲堂.河南博物院讲堂”第一讲在河南博物院西配楼二楼如期开讲。

本次讲座是湖湘大学堂走进中原的首堂讲座,曾国藩研究权威专家、湖南省作协主席、著名作家唐浩明老师为河南的听众带来了《曾国藩的修身自律》精彩讲座。

讲座开始,唐浩明老师从习总书记“三严三实”的要求讲起,指出“三严”中的两“严”:修身与自律,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而曾国藩,作为中国古代的社会精英的代表之一,更是严格修身自律典型代表。

那么,曾国藩是如何修身自律的呢?

唐浩明先生是曾国藩研究专家,在他看来,曾国藩是中国传统文化所培养出来的代表人物。曾国藩天资不算高,唐浩明老师从曾国藩日记中梳理出青年曾国藩的九大毛病:第一,偏激。第二,躁动。第三,虚伪,表里不一。第四,自以为是。第五,没有恒心。第六,好名。第七,好利。第八,好色。第九,有不良嗜好——吸烟。

30多岁的曾国藩跟大多数人一样,并不见得多高明。那么他是怎么成功的呢?

曾国藩下定决心要把这些毛病都改掉。他在师友的帮助下开始修身,以诸子全书作为拓本,朱熹的书修炼,尤其是亲身去践行五门功课:“诚”、“敬”、“静”、“谨”、“恒”。

“诚”是儒家学问的一个基石,诚实、诚信、诚恳,不欺骗别人,不自欺欺人。

“敬”是对人对事的一种态度,一种恭敬的态度。今天所谓的恭敬、敬畏、敬业,就来源于儒家的“敬”。

“静”指安静,心境要安宁。

“谨”主要指的是说话,就是言语道谨慎,不说假话,不说违心的话,不说讨好的话,甚至连道听途说的话,听来的话也不说,流言不说。

“恒”指持之以恒和规律。曾国藩每天坚持反思一日所思所想,以这五个字为标准,从而修身。

修身的关键是在于慎独,什么是慎独呢?

就是在没有监督,没有约束,自己独处的时候,也要严格的要求自己,不做违背圣贤教导的事情。修身的最高标准是连想法都不要有。《大学》、《中庸》三次提到君子要慎独。君子是人类社会的精英,具有榜样作用和引导作用的人物。

曾国藩坚持要做君子,那么他是怎么慎独的呢?他坚持每天记日记,在日记里面对自己一日三省,将自己这一天里面所有不符合圣贤要求的,都写在日记里,然后自己批判。甚至连梦里面的过失都不放过。

唐浩明老师指出:从传下来的日记中,能很强烈的感受到曾国藩当年修身的真诚、脚踏实地、见之于行动。而修身对人的改变,也是有重大的作用。曾国藩的日记一直终结到死亡的那一天,从未间断,他的日记使得现在研究曾国藩十分便利,这也是修身对他的影响。

三个半小时的讲座,唐浩明旁征博引、谈古论今,清晰勾勒出一个年少狷狂浮躁、修养欠佳的曾国藩成为一代重臣的成长历程,深入浅出地阐述了“何为修身、如何修身、修身有哪些好处”等问题,让每一位与会者深受启发和教益。最后唐浩明老师关于曾国藩的修身、治家与听众做了探讨,从曾国藩这个历史代表人物身上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备受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