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科普课堂
发布日期: 2010-02-21

  

       春节俗称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承载者厚重的历史积淀,是亿万中国人情感的聚合,在中华民族体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春节作为中国的标志时间,充分体现着中国人的传统情怀与更新意识。每当春节将来的时刻,既是中华儿女温习家族传统、重演回归仪式的时机,也是精神更新,迎接未来之时。


       1、元月17日
       农历腊月初三  十二生肖的来历及文物中的十二生肖  张建民  河南博物院保管部副主任 副研究员


       2、  元月24日
       农历腊月初十  农历的来历及计算方式  刘 璐  河南博物院优秀讲解员

       3  、元月31日
       农历腊月十七  中原地区过年的风俗  张楷生  河南博物院研究部副主任 研究员
       4、2月7日
农历腊月二十四  春节对联及朱仙镇年画欣赏  田 凯  河南博物院副院长 研究员


       5、  2月14日
       农历正月初一  话说春节  刘玉珍  河南博物院社教部主任 研究员

       6  、2月21日
       农历正月初八  虎年话虎画  徐锦顺  河南博物院社会教育部

       7、2月28日
       农历正月十五  话说元宵节  张天玉  河南博物院社会教育部 文博馆员
      

       8、3月7日
       农历二十三  重要民族传统节日的由来
及习俗  王学敏  原河南博物院社会教育部主任 研究员

      

     手工活动:

       剪窗花
       剪窗花是中国最普及的民间传统装饰艺术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因其材料易得、成本低廉,样式千姿百态,形象普遍生动而受欢迎。剪纸不仅表现了群众的审美爱好,并蕴含着民族的社会深层心理,也是中国最具特色的民艺之一,在表现形式上有着全面、美化、吉祥的特征,同时民间剪纸用自己特定的表现语言,传达出了传统文化的内涵和本质。

       写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它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

     画年画
       春节贴年画,在我国由来已久。年画,古称“门神画”,最早称“门画”。这些鲜艳悦目的年画贴在们上或室内,不仅增添新春佳节的祥和气氛,又可借以祈求上天赐给幸福,消除灾祸与不幸。
开封朱仙镇木板年画,起源于唐,兴于宋,鼎盛于明清,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中国四大木版年画之一,也是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捏春食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中华民族是一个比较讲究吃的民族,在漫长的五千年文明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食物,特别是传统节日的食物更具特点。

     DIY灯笼
     DIY是英文Do it yourself的缩写,译为“自己动手做”。
     灯笼与中国人的生活息息相连,庙宇中、庭院里、回廊下、房间内处处都有灯笼的影子,经过历代灯彩一人的继承和发展,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品种和高超的工艺水平。


     创意灯笼大展示

     参展方式:
     (1)参与者请在2010年2月26日前,将创意灯笼送至河南博物院历史教室接待处。
     (2)参与作品可以是在手工活动中制做的灯笼,也可自己选用其他材质制作的灯笼。
       (3)本次展示将选出创意作品5个,优秀作品15个,颁发证书及纪念品。
       (4)参与作品不予退还
       展出时间:2010年2月28日(正月十五)——2010年3月13日
       展出地点:河南博物院主展厅三楼历史教室

       本活动解释权归河南博物院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