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意深远——中原古代玉器文化展”在台北历史博物馆开展
文图: 陶亮
编辑: 张延红
发布日期: 2017-01-11

“玉意深远——中原古代玉器文化展”在台北历史博物馆开展

2017年1月7日,“玉意深远——中原古代玉器文化展”在台北历史博物馆开幕。河南博物院副院长张得水、台北历史博物馆副馆长高玉珍、财团法人鸿禧艺术文教基金会董事长廖桂英、鸿禧美术馆馆长史彬士、中华文物学会理事长王水衷等嘉宾参加了开幕式。开幕式简单而热烈,来自社会各界的观众挤满了展厅,充满了观展的热情。

此次展览由河南博物院、台北历史博物馆、财团法人鸿禧艺术文教基金会共同主办,经过了一年时间的筹备,终于在台北历史博物馆展出。为展示中原古代玉器和文化,河南博物院精心挑选了120件(组)文物和50多件辅助展品,时代上至新石器时代晚期,下迄两汉,从种类上包涵了礼玉、佩玉、丧葬玉等多个品类,台北历史博物馆提供了16件辉县琉璃阁甲墓出土的玉器,这些玉器精品体现出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玉文化传统。该展览将持续至2017年3月12日。

河南博物院和台北历史博物馆作为兄弟馆,自1998以来,在学术交流及展览领域都进行了诸多的合作,如“王朝秘宝展”的举办、《新郑郑公大墓青铜器》《辉县甲乙墓》的出版等。尤其是2016年1月,“会古通今——两岸唐三彩暨低温釉陶学术研讨会及两岸唐三彩交流展”在河南博物院隆重举行,一批同出于河南、“隔海相望”,分离六十余载的盛唐之器“唐三彩”,首次在河南博物院聚首展出,开创了收藏于台湾博物馆的中国古代历史文物首次来大陆公开展示的历史先河,堪称破冰之旅。

“玉意深远——中原古代玉器文化展”是两馆文化合作的进一步深化。正如河南博物院张得水副院长在开幕式的即兴致辞中所讲:河南博物院与台北历史博物馆曾经拥有一段共同的历史,有着共同的记忆。近些年来,两馆的同仁紧密合作,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做出了积极贡献,结出了累累硕果。此次的“玉意深远——中原古代玉器文化展”的寓意深刻。中华民族有爱玉、用玉的传统,玉是物质的,同时也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表征。我们的历史传统中,君子比德于玉,因而玉衍生出有五德、九德、十德等说法,体现出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品质。相信通过这次展览,能够使更多的观众感悟、认知博大精深的中华玉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