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博物院110件套精美玉器在平顶山博物馆展出
文: 河南博物院
图: 周润
编辑: 张延红
发布日期: 2018-02-09


“山川精英  人文灵蕴——中原古代玉器展”在平顶山博物馆开幕

河南博物院院长马萧林致辞

领导和嘉宾参观展览

2月8日,由河南博物院和平顶山博物馆联合举办的“山川精英  人文灵蕴——中原古代玉器展”在鹰城平顶山开幕。

此次展览,集合了河南博物院所藏110件套精美玉器,大多为河南省境内墓葬出土的有年代可考的器物。展品时间跨度从新石器时代晚期至清代长达4000多年,有礼仪玉、佩饰玉、丧葬玉、玩赏玉等,品类齐全,涵盖面广,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中原玉文化的嬗变轨迹,并通过这一特有的文化现象揭示中原先民的宇宙观、人生观和审美观。

河南博物院院长马萧林在致辞中说,河南博物院收藏的玉器文物精品首次以专题展的形式来到有着厚重历史文化背景的平顶山博物馆。希望该展览能给观众带来赏心悦目的艺术享受和真切生动的文化体验,也愿我们的文博事业以及馆际交流合作如这次展出的平顶山博物馆镇馆之宝——玉鹰一样展翅高飞。”

玉,温润有光泽的美丽矿石,一经雕琢成器,便赋予万般灵性。玉器的使用,几乎贯穿我国整个文明发展的历史,形成了独特的玉文化。最早的玉,人们以之为美饰,以之为护符;继而,玉成为沟通人神的巫觋法器。三代以来,玉之藏礼于器,是贵族进行祭祀、朝聘、宴享、赏赐等活动的家国重器;同时玉之为佩,“君子比德于玉”,玉是身份、人格和美德的象征。汉魏之时,玉被认为是殓葬防身的灵蕴宝物。宋以后,玉多作为陈设玩赏,体现了士夫官绅的志趣雅好。中原出土玉器以丰富的类别、造型、工艺和文化内涵,见证了中国玉文化的精彩绝伦。

平顶山亦有着深厚的玉文化底蕴,闻名遐迩的应国墓地出土的两周时期精美玉器,表现了独具特色的中华玉器文明。此次展览中有一件平顶山应国墓地所出土的玉鹰,琢制精美,被学者认为是西周时期应国的图腾标志,实为这一阶段玉文化内涵的精微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