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超越——中原文化中的动物映像”在浙江自然博物馆举办
文图: 李琴
编辑: 张延红
发布日期: 2015-10-08
河南博物院院长田凯在开幕式上致辞
河南博物院派出讲解员(左一)向来宾讲解展览情况
“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2015年年会暨动物艺术研讨会”同期举行
河南博物院陈列部主任李琴在研讨会上发言

秋风送爽,丹桂飘香。经过一年的筹备,9月23日,由河南博物院与浙江自然博物馆联合举办的“生命·超越——中原文化中的动物映像展”,在浙江自然博物馆开幕。展览将持续到2016年1月5日。

“生命·超越——中原文化中的动物映像”汇集了来自河南博物院的130多件(套)新石器时代至清代与动物有关的文物,包括青铜器、玉器、陶瓷器、珐琅器、象牙器、丝织品等器类。展览内容丰富,其中既有现实生活中常见的动物也有古人想象中的动物形象,有实用品也有专门用来陪葬的,有古代建筑上的脊兽,又有服饰上的动物装饰图案,基本上概括了中国人在生活中涉及的各种动物形象。

开幕式当晚,作为展览的主要策划人,河南博物院院长田凯介绍了展览的举办初衷:跨界交流,是推动博物馆融合式发展的重要动力。河南博物院在去年与浙江省自然博物馆达成了5年合作意向,旨在通过历史文化类与自然类博物馆的长期业务交流合作,共同促进博物馆事业的发展。今天,两馆第一项合作成果以展览的形式呈现在大家面前。“中原文化中的动物映像展”是一种对于动物充满情感的心灵表述,充满着神奇的构思、美妙的幻想、生动有趣的故事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华夏文化中对于自然的崇敬,对于上苍的信仰,对于部族生存繁衍的渴望,对于吉祥福瑞的向往,都可以通过这些器物的动物造型或装饰尽情表达。此外,还展出了浙江自然博物馆具有重要代表性的珍贵动物标本,并通过对动物自然习性的深度解读,进一步诠释了“动物生命体”、“艺术生命体”、“文化生命体”之间相互的联系,达到了动物物象与精神之美的有机结合。

同期,由自然博物馆专业委员会、浙江自然博物馆、河南博物院共同承办的“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2015年年会暨动物艺术研讨会”在杭州举办,年会就我国当前自然科学博物馆跨界融合、博物馆教育、新技术的挑战、管理与创新等方面开展广泛的学术交流。河南博物院院长田凯一行5人参加了该年会并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