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国学讲坛】王巍:《汉代以前的丝绸之路》
编辑: 张延红
发布日期: 2016-03-18

【中原国学讲坛】王巍:《汉代以前的丝绸之路》

说起丝绸之路,大家都会想到西汉武帝时期派遣张骞出使西域,从此开通了中国王朝与西方交流的官方通道。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丝绸之路犹如一条神奇彩带,将古代的亚洲、欧洲和非洲文明完美连接在一起。也正是因为这条路,将中国的丝绸、茶叶、瓷器等众多产品运送到世界各地。同时,中外商人也通过丝绸之路,将中亚的汗血宝马、葡萄,印度的佛教、音乐,西亚的乐器、天文学,美洲的棉花、烟草等输入到中国。丝绸之路不仅成为中国联系东西方的“国道”,也成为整个古代中外经济及文化交流的国际通道。

然而,近年来的考古却发现,丝绸之路的形成并非自汉代开始,而是在史前时期就已经萌芽,汉代以前就已经有了清晰的轮廓。

这一发现到底是否属实?在考古学上有没有能够说明汉代以前就存在东西方文化交流的证据?他们又是通过何种途径进行交流?本期河南博物院中原国学讲坛“文明向心——大道中原”系列讲座第五讲(由河南博物院、中原国学讲坛主办,河南嵩阳文化策划有限公司、大河报承办,大河网、中原国学文化网支持)将以《丝路传奇:汉代以前的丝绸之路》为主题,特别邀请著名考古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项目专家组组长王巍老师从考古学的角度为大家详细解读张骞出使西域之前的丝路历史,看大漠之中,绿洲之间,丝路雏形的精彩孕育。期待大家的关注。

讲座时间:03月19日(周六)下午2:30

讲座主题:《丝路传奇——汉代以前的丝绸之路》

邀请嘉宾:王巍(著名考古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项目专家组组长)

讲座地点:河南博物院西配楼二楼多功能报告厅

领票地点:河南博物院历史教室

领票热线:0371—63582521

【讲座嘉宾】

王巍,著名考古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项目专家组组长。主要研究方向:夏商周考古、东亚地区古代文明起源研究、东亚地区古代文化交流的考古学研究。迄今已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著有《东亚地区古代铁器和冶铁术的传播与交流》、《中国考古学·夏商卷》、《中国考古学·两周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