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国学讲坛】王巍:《从考古发现看黄河中游地区文明起源与形成》
编辑: 豆晓宇
发布日期: 2020-08-27
信息来源: 河南博物院

九曲黄河,滔滔黄河水,孕育了中华文明,哺育了亿万中华儿女。中原地区位于黄河中下游之交,从考古发现看,中原地区对中国文明的贡献巨大,中原文化更是我们中华文明的主根主脉。

距今约6000年开始,黄河中游地区仰韶文化颇具特色的彩陶对周围地区影响远播,南达长江中游,北抵河套,东到黄河下游,西至黄河上游。在中国史前时期,第一次出现了以中原地区为中心的文化圈。距今5500年左右,黄河、长江和辽河流域都出现了文明化进程加速的情况,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区域文明(古国文明)。它们彼此竞争、相互借鉴,展现出一幅中华文明“满天星斗”多元起源的壮丽画卷。这正是后来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得以形成的重要思想基础。

那么,波澜壮阔的黄河在中国早期文明的形成中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为什么说中原地区是文明起源最早地区之一?它在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中核心地位是如何形成的?河南巩义双槐树遗址都发现了什么?“河洛古国”——双槐树遗址真的是黄帝都邑?8月29日(周六)下午3:00,由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河南博物院举办的2020年中原国学讲坛“文明向心——黄河文脉·民族根魂”系列第1讲(总第295讲),特邀著名考古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原所长王巍做客河南博物院,以最新考古发现与所见精彩讲述黄河中游地区文明的起源与形成,敬请期待!

一、主讲嘉宾:王巍

嘉宾简介:王巍,著名考古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原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现任“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项目专家组组长(首席专家),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河南嵩山文明研究会副会长兼嵩山文明研究院院长,河南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古代文明研究中心主任、特聘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夏商周考古、东亚地区古代文明起源研究、东亚地区古代文化交流的考古学研究。迄今已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著有《东亚地区古代铁器和冶铁术的传播与交流》《中国考古学·夏商卷》《中国考古学·两周卷》等。

二、讲座主题:《从考古发现看黄河中游地区文明起源与形成》

三、讲座时间:8月29日下午3:00

四、讲座地点:河南博物院西配楼二楼多功能报告厅

五、咨询电话:0371—63582521

六、QQ交流群:905093509

七、讲座大纲:

(一)、中原地区:文明起源最早的地区之一

 1、迄今最早的社会明显分化——河南灵宝铸鼎原遗址群西坡遗址

 2、中原地区最早的古国——河南巩义双槐树遗址

(二)、中原地区在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中核心地位的形成过程

【中原国学讲坛观众须知】

亲爱的观众朋友们:感谢您长期以来对河南博物院中原国学讲坛的关注与支持!根据疫情变化,定于2020年8月29日起恢复中原国学讲坛公共讲座活动。有关注意事项公告如下:

一、预约须知

1、中原国学讲坛实行网络实名制预约,请按照预约界面要求如实填写预约信息。每场讲座限200人,约满为止。以上限额将根据疫情防控情况适时调整。

2、讲座仅接受散客(个人)预约,每次可预约一人(含未成年人)。

3、讲座前凭预约成功截图、身份证领取讲座入场券,持入场券参与讲座;

4、不能按预约时间参加,请务必提前取消预约,以免影响您以后中原国学讲坛网上预约。

5、请扫描下方小程序码,选择“活动预约”,按照预约界面要求如实填写预约信息。

二、入馆须知

1、观众从河南博物院正门(南门)西侧入口进入院内,进门须佩戴口罩。

2、在中原国学讲坛取票处(南门西侧志愿者之家旁),出示预约成功截图及身份证,兑换讲座纸质入场券。

3、持入场券进入西配楼二楼,出示居民健康码,经安保人员确定,体温检测正常后,有序进入多功能报告厅。凡不佩戴口罩和出现发热、咳嗽等异常状况者,谢绝入场。

3、保持防疫安全距离,报告厅内请隔座落位。如有身体不适,请立即与现场工作人员联系。

4、请自觉遵守现场纪律,禁止摄录讲座音、视频。

5、讲座开始半小时后,入场通道关闭。

三、停车服务

河南博物院内停车场暂不提供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