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国学讲坛】王士祥:《唐宋科举与人文品格》
编辑: 张延红
发布日期: 2015-11-17

选用人才,为官从政,一直是一个国家的大事。中国历史自唐宋以来,科举应试就成了莘莘学子生活的中心。“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激励着众多文人执着于科举考试。他们为了金榜题名,昼夜不息,孜孜不倦,辛苦奔忙。从“槐花黄,举子忙”到“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从登科记所录“三条烛尽,烧残举子之心”到笔记所载新进士喜跃龙门,提名慈恩寺塔等,无不形象的展示了被科举名利所桎梏的众生相。科举无疑是那个时代对文人影响最大的事件。

可以说科举制度所历经的1300多年,对中国古代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都产生过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那么,到底唐宋科举时代下的人文风貌是一种怎样的状态?为什么文人们一心热衷于科举?它在当时的社会上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又有什么反面的影响?本期中原大讲堂·河南博物院讲堂(由河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河南博物院主办,河南嵩阳文化策划有限公司承办,大河网支持)第十一讲将邀请百家讲坛主讲嘉宾、郑州大学文学院教授王士祥老师为大家详细讲述隋唐科举考场的风云变幻,解读真实历史中的唐宋人文品格。敬请期待!

讲座时间:11月21日(周六)下午2:30—5:30

讲座嘉宾:王士祥(百家讲坛主讲嘉宾、郑州大学文学院教授)

讲座主题:《唐宋科举与文人品格》

讲座地点:河南博物院西配楼二楼多功能报告厅

领票地点:河南博物院志愿者之家

领票热线:0371—63582521

【主讲嘉宾】

王士祥,百家讲坛主讲嘉宾,郑州大学文学院教授,历史学博士后,硕士研究生导师。曾受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邀请主讲《科场风云》,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中原文化的研究。先后主持国家社科项目《唐代试赋与应试文学审美观照》,人事部博士后项目《唐代科举文学与经学》,河南省社会科学项目《经学背景下的唐代应试文学研究》,另参与两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出版学术专著主要有《唐代试赋研究》、《经典唐诗植物图鉴》、《考场风云》、《中原诗旅》、《中国文学专史书目提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