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国学讲坛】夏林:《中华文化与民族自信》
编辑: 张延红
发布日期: 2017-03-23

在中国,“文化”一词,古已有之。“文”,本义指各色交错的纹理。《说文解字》称:“文,错画也,象交文。”化,古字为“匕”。《说文》:“匕,变也。”

“文”与“化”并联使用,较早见之于战国末年儒生编辑的《易·贲卦·象传》:(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绵延不绝、历久弥新。

它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延续发展至今的文明。在五千多年的漫长历史中,中华文化积淀着华夏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最为独特的精神标识。

从“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到“精忠报国”的爱国情怀;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责任到“载舟覆舟”“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从“国而忘家,公而忘私”的价值理念到“以人为本”“民惟邦本”的治国理念;从“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坚强意志,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东方智慧……中华文化一直都在为中华民族的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着丰厚的滋养与源源不断的动力。

悠久、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那么,文化自信,则更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与积极践行,是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所持有的坚定信心。

“继往圣,开来学。”当今社会,我们应该如何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怎样正确理解并坚定树立起民族文化的自信心与自豪感?中华文化如何才能更好的走向世界?

本周六(03月25日)下午,由河南博物院、中原国学讲坛主办,河南嵩阳文化策划有限公司承办,大河网、大河报、河南商报、东方今报、今日头条、天天快报支持的2017中原国学讲坛“文明向心——丝路传韵”系列讲座将特别邀请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主任、河南省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作委员会主任夏林做客河南博物院,为您深入解读《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期待大家的关注!

提示:了解更多河南博物院公益文化讲座信息,请关注【文博河南】微信公众号。 

讲座提纲:

中华文化是世界上唯一未曾中断的古老文明

中华文化的历史演变与格局

中华文化的类型与传统

中华文化的当代命题

讲座时间:03月25日(周六)下午3:00

讲座主题:《中华文化与民族自信》

讲座嘉宾:夏林(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主任、河南省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作委员会主任)

讲座地点:河南博物院西配楼二楼学术报告厅

领票地点:河南博物院志愿者之家

咨询电话:0371—63582521.

【主讲嘉宾】夏林,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主任,河南省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作委员会主任。曾担任河南大学团委书记,共青团河南省委常委、学校部部长,民权县委副书记,商丘市长,商丘地委宣传部长,虞城县委书记,河南省文化厅副厅长,河南科技大学党委书记,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先后在中央党校、美国哈佛大学深造,理论功底扎实,政策水平很高,经常受邀为省、市有关领导授课,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等报刊发表文章数十篇,出版有《青年学》《文化经济论》《中国企业家成长论》《阅世录》等多部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