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国学讲坛】第29讲:寻觅沉睡的宝船——华光礁一号
文图: 王慧颖
编辑: 张延红
发布日期: 2015-08-26

在《盗墓笔记》的怒海潜沙章节中,“海上丝绸之路”航线的必经之地西沙群岛在南派三叔的笔下不仅有着各种考古文物,蚌贝珍珠,还有着凶猛的鲛人,神秘的恨天青铜文化,诡异的蛇眉铜鱼······他让我们在领略惊心动魄的盗墓之旅的同时,也不禁好奇,南海这个被誉为“世界第三黄金水道”的下面,到底是什么样子?散落在水下的大量的历朝历代的文物究竟有多少呢?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南海水下考古工作的重视和加强,“华光礁一号”、“南海一号”“南澳一号”等沉船也相继地被发现发掘,同时也使得大批珍贵文物得以重见天日。其中,我国南海整体打捞的第一艘中国宋代沉船“华光礁1号”出水文物达到近万件之多。它的发掘为学者研究宋元时期的造船技术、海外贸易史及外销陶瓷器提供了一大批宝贵的实物资料,具有非常重要的学术意义。

8月29日(周六)下午,由河南博物院、中原国学讲坛主办,河南嵩阳文化、中原国学文化网承办的中原国学讲坛“文明向心——揭秘中国”系列讲座第二十九讲将特别邀请海南省博物馆研究员、海南省文博学会会长丘刚老师带来《华光礁一号与海南水下考古》精彩讲座,为大家详细讲述“华光礁一号”的“前世今生”,揭开南海水下数百年来被浪击水冲、石撞沙淹的惊天历史。

讲座时间:8月29日(周六)下午2:30—5:30

讲座主题:《华光礁一号与南海水下考古》

讲座嘉宾:丘刚

讲座地点:河南博物院西配楼二楼多功能报告厅

领票热线:037—63582521

领票地点:河南博物院志愿者之家

嘉宾简介:

丘刚,中国博物馆协会常务理事,中国考古学会理事,海南省博物馆研究院,海南省文博学会会长。代表作品:《海南古遗址》、《大海的方向—华光礁一号沉船特展》、《海南省博物馆研究文集》、《海南省志·文化志文物编》、《开封考古发现与研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