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国学讲坛】陈江风:《吟诵:认识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
编辑: 张延红
发布日期: 2017-06-08

什么是吟诵?《隋书·薛道衡传》:“道衡每有所作,南人无不吟诵焉。”郭沫若认为“(吟诵)那是接近于唱,也可以说是无乐谱的自由唱。” 南怀瑾曾说:“凡不是摇头晃脑背诵或者是吟诵一番的,便不能叫做“读书”,充其量也就是看书。”……

自古读书皆吟诵。百年以前,没有一个中国人会朗诵,所有中国文人都是吟诵。由此上溯三千年,所有的中国文人、所有的汉诗文都是吟诵。一首诗、一篇文章,在全国有成千上万的吟诵调,地地不同、人人不同。吟诵可以说是汉文化圈中的人们对汉语诗文的传统诵读方式,也是中国人学习文化时高效的教育和学习方法,有着近三千年的历史,代代相传,人人皆能,在历史上起到过极其重要的社会作用,有着重大的文化价值。

究竟什么是吟诵?怎么看待学习吟诵和承继国学的关系?古代的吟诵和现代的朗诵、朗读之间,究竟关系如何?吟诵,作为我国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又该如何传承和普及?本周六(06月10日)下午,由河南省文化厅、河南博物院主办,河南嵩阳文化策划有限公司承办,大河网、大河报、河南商报、东方今报、今日头条、天天快报支持的2017中原国学讲坛“文明向心——丝路传韵”系列公益讲座将特邀河南吟诵学会常务副会长、省博物馆学会副理事长陈江风做客河南博物院以《吟诵:认识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题,为您一一解答,敬请期待!

提示:了解更多河南博物院公益文化讲座信息,请关注【文博河南】微信公众号。  

讲座时间:06月10日(周六)下午3:00

讲座主题:《吟诵:认识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

讲座嘉宾:陈江风(河南吟诵学会常务副会长、省博物馆学会副理事长)

讲座地点:河南博物院西配楼二楼学术报告厅

领票地点:河南博物院志愿者之家

咨询电话:0371—63582521.

【嘉宾简介】陈江风,河南吟诵学会常务副会长、省博物馆学会副理事长。主要研究中国古代文学、文化学和民俗学,至今出版个人独撰专著8种,主编教材与工具书6种,参编教材与专著多种,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其研究视野和研究领域较宽,主要研究成果可分为两大系列。其中,系列文化学研究以《天文与人文》《天文崇拜与文化交融》《天人合一》《中国文化概论》《观念与中国文化传统》为代表。其成果以独到的文化视角和扎实的传统文化功底为基础,以原型批评、结构主义等理论为工具,对于文化反思和文化建设,做了新颖和有建设意义的探索与研究,在学术界产生了较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