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铜刀
文物名片

卷首铜刀,青铜,商末周初,长23.6厘米,宽6.2厘米,河南省鹿邑县太清宫长子口墓出土。现藏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深度品鉴

卷首铜刀全长23.6厘米,宽6.2厘米,銎宽3.3厘米,重550克。直背直刃,锋向上、向后翻卷,背部有椭圆形銎4个,出土时銎内残留有朽木,为当时柲的残留。刀身两侧饰有龙纹,刀首銎上雕有卧虎。卷首铜刀出土时被发现断为两截,上下叠压在一起。墓葬中出土的其他兵器,如另一件青铜刀被发现断为三截,青铜钺的内部残缺,5件戈中的4件的锋、内等部位均有不同程度的残损。[1]

图1 卷首铜刀局部纹饰

卷首铜刀也被称为管銎刀和装柄长刀。卷首铜刀是河南博物院展厅中标示的名称,管銎刀是《鹿邑太清宫长子口墓》一书中的名称。笔者在对商周青铜刀的研究中将须装柄使用的铜刀单列一类,命名为装柄长刀。[2]

卷首铜刀被人为折断后陪葬是商周时期的毁兵葬俗。人民大学的张明东先生在对两百多座商代末期和西周时期墓葬研究的基础上,认为以商人为主体的商文化不存在毁兵葬俗,就现有的材料及葬俗相关研究来看,毁兵更可能是先周文化葬俗之一。周人克商之后,毁兵葬俗随着周王朝统治区域的扩大迅速扩展开来,殷人遗民也开始采用这一葬俗。因此是否有毁兵葬俗成了关东地区商周断代的标准之一。毁兵葬俗的用意,目前主要有五种说法:一是与方相氏驱鬼有关,据《周礼·夏官》中记载,在大丧时,当把棺柩下入墓穴时,方相士用戈击打墓室四角,以驱逐鬼怪;二是与某种仪式有关(具体仪式不得而知);三是周人 “尊礼尚施,事鬼敬神而远之”的重民轻天思想的体现,是“示民疑也”,显示周人对人死后是否有知觉疑惑不定;四是显示战功和富有;五是与武王克商后“偃五兵”有关,偃五兵意味停止战事。张明东先生认为前两种观点有较大合理性,但也并非确切答案,确切的答案尚需更多的资料来进行考证。[3]

文化解读

一、墓主

长子口墓为带南北两个墓道的中字形大墓,亚字形椁室,墓底部有长方形腰坑一个,内殉人、狗各一,这是商代后期墓葬的特征之一,即使在商的方国也是如此,而且一般认为带双墓道的墓一般应为王室成员。结合墓中出土的其他器物来看,墓主应为商王室成员一级的人物 。从长子口出土的青铜礼器上的铭文判断墓主为长子口,甲骨文三期卜辞中有“其又长子唯龟至王受又”的记载,说明“长”应是一方国,长子应是封国的国君,长刀主人的身份应是方国国君。

长子口墓的埋葬习俗和许多出土器物有很浓厚的商代后期风格,但一些丧葬习俗却是典型的周初风格,如卷首铜刀为人为折断后陪葬,摆放的方式明显经过人为安排,其他随葬兵器也存在这种现象。前文已述,毁兵葬俗是周人特有的丧葬习俗,这种习俗表明墓主去世时已是周文化统治中原的时期。墓葬中出土的商代后期器物表明墓主曾为商王朝方国国君。综合而言,墓主是一位经历了周王朝取代商王朝这一重大历史时期的方国国君。

二、装柄长刀

前文已提及卷首铜刀有多个名称,除此以外,还有管銎刀等名称,笔者根据出土商周青铜刀的情况,将其中须另外装柄使用的铜刀单列一类,命名为装柄长刀,卷首铜刀属于装柄长刀中的一式。

1.装柄长刀存在的年代

从现有的考古资料看,装柄长刀至少在二里头上层已经存在了。河南偃师商城二里头上层的83YSⅢM1墓中曾出土有一件装柄长刀。[5]山东莒县西大庄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墓葬M1中也出土一件装柄长刀,这是目前发现时代较晚的一件装柄长刀。[6]综合而言,装柄长刀存在的年代上限至少可推至商代前期后段,下限可至西周末年春秋早期。

2.装柄长刀随葬的特点

装柄长刀往往与钺一起随葬。在已发现随葬装柄长刀的墓葬中绝大多数发现有青铜钺,从较早的西安老牛坡墓葬到洛阳林校的西周车马坑皆如此,极少例外。据此可分析装柄长刀的持有者应为军事首领。鉴于钺在商末周初已经是军权的标志,装柄长刀除了实用器的用途外,推测应是军队中某种权力的标志。

没有经过损坏的墓葬和车马坑中出土的装柄长刀以两件一组居多,如鹿邑长子口、安阳殷墟郭家庄160号墓葬、殷墟戚家庄东269号墓、安阳殷墟西区1713号墓、新干大洋洲墓葬、洛阳林校西周车马坑等。

3.装柄长刀使用者身份

土装柄长刀目前出土的数量不大,大概有数十件。在大多数情况下随葬装柄长刀的墓葬中随葬的兵器数量较多,墓葬的级别也较高,如鹿邑长子口墓。此外郭家庄M160、戚家庄东269号墓和安阳郭庄村北的86AQM6墓葬。

郭家庄M160出土带铭文青铜礼乐器41件,铭文有亚址、亚胡址、亚胡止和中等,其中带亚址铭文的青铜器最多,有33件,因此亚址应是M160墓的墓主。亚是武职官名,在卜辞和商代青铜器铭文中较常见,身份地位不定。M160墓的面积较大,随葬有10套觚、爵,在殷墟同规模的墓葬中仅次于妇好墓。而且墓中还出土了3件一组的青铜钺,且随葬青铜兵器量大,种类齐全。据此判断,M160墓主应是一位级别较高的高级军事贵族。[7]

戚家庄东269号墓兵器组合与郭家庄M160相同,墓主应是一位军事贵族。但兵器数量差别甚大,M160出土兵器达232件,戚家庄东269号墓的兵器数量只相当于M160的零头,因此两位墓主在级别上应是有差别的。反映在其他随葬品上也是如此。如M160墓随葬觚、爵10套,M269仅3套(3觚2爵)。因此M269的主人应是一位中级军事贵族。[8]

相对于郭家庄M160号墓和戚家庄东269号墓,安阳郭庄村北的86AQM6墓葬兵器组合较简单。该墓出土的器物中有3套青铜觚、爵,结合墓葬规模、其他出土器物等情况看,墓主应是商代中等贵族。同理,安阳殷墟西区1713号墓的墓主也应是中等军事贵族。 [9]

装柄长刀除了军事贵族使用外,也有平民使用的例子,但目前仅发现一例,陕西延长乡张兰沟曾发现一处商代后期遗存,遗存已被破坏,但随葬物皆被征集,分为兵器和工具两大类,数量少,没有觚、爵、鼎等礼器,因此墓主的社会地位不会很高,应不属于贵族。就出土的器物中有兵器来看,应该具有军人的身份,从出土有工具的情况看也有可能是一位平民。商代实行兵农合一的军制。《尚书·汤誓》中有“我后不恤我众,舍我穑事而割正夏”的语句,说明商代的兵源应该来自自由民众,句中的“众”据张永山先生论证,应是介于奴隶主和奴隶之间的自由民,甲骨文中有许多号令众协田的记载,此外甲骨文中还有众与一名武官对贞的卜辞,“贞:唯马亚涉兕?一”、“贞:唯众涉兕?二。大吉”,意为渡河猎兕是让马亚去吉利还是众去吉利?占的结果是众去吉利。[10]商代的田猎往往与军事演习有关,所以参加的人往往是军事人员。卜辞中的马亚在其他的甲骨卜辞中也有记载,应是一名级别较高的武官。而众应该就是商代军队中的中下级军官和士兵。从延长墓中出土的器物来看,其非贵族,极有可能就是商代的众,从出土一件钺的情况来看,应该在军队中担任一定的职位,极有可能是一位中下级军官。

综上所述,装柄长刀是一种特殊的兵器,并未在商军、周军中大规模装备。随葬装柄长刀的墓主大多为军中级别较高的军官。

4.装柄长刀的应用

装柄长刀应用范畴应包括步战和车战,有时还用作刑具,不过用于刑具的装柄长刀是较独特的一类,体型远超过一般的装柄长刀,安阳侯家庄西北岗1355墓中出土9件装柄长刀,长达80厘米,宽约12厘米,墓中还伴有被斩首的人骨架多具,其刑具的用途于此可明了。

用于步战的证据是父辛簋上一人持长体刀的字形,字形中的人单手把持长体刀立于地面。

用于车战的证据是洛阳林校的车马坑中的车厢遗迹上出土有两件装柄长刀和钺、矛、剑、戈、戟等格斗兵器和铜镞等射远兵器以及防护用具铜甲泡,这是一整套车战甲士用具,长体刀置于其中,其车战用兵器的特性不言自明。

比较研究

与卷首铜刀形制类似的商周铜刀出土不多,主要出土地点有河南安阳殷墟西区一七一三号墓、河南鹿邑长子口、北京昌平白浮和河南洛阳林校等地。

河南安阳殷墟四期帝辛时刀,直刃直背,锋向上、后翻卷,背部三銎,近刀背处有十个乳钉,旗下有阴线夔龙纹四个。标本94通长31厘米,刀头宽11.8厘米,刀身宽8.5厘米。[11]

图2 河南安阳殷墟四期帝辛时刀

北京昌平白浮西周早期2:24刀,刀锋向上、后翻卷,刀背处有15枚乳钉,背上三銎。通长24厘米。[12]

图3 北京昌平白浮西周早期2:24刀

河南洛阳林校西周早期车马坑C3M230:99刀,刀锋向、上后翻卷,刀锋翻卷处饰一回首卧虎。刀身宽阔,直刃,刀背上有三銎用以装柲。通长26厘米。[13]

图4 河南洛阳林校西周早期车马坑C3M230:99刀

卷首铜刀属于装柄长刀的一种,装柄长刀的早期形态并非这种样式。如河南偃师商城二里岗上层83YSⅢM1:9刀,刀身、柄一起铸就。直背弧刃,剑锋。短柄。到了商代后期,刀锋开始上翘。如河北藁城台西一期(介于二里岗上层和殷墟之间)M14:4刀,刀身弯曲,刀尖上翘,直柄,略下撇;[14]河北藁城台西一期(介于二里岗上层和殷墟之间)M112:10刀,刀身前窄后宽,刀尖上翘,直柄,略下撇;[15]河南安阳郭家庄东南殷墟二期M26:20刀,刀身、刀柄一体。刀身凹背、凹刃,刀锋上翘。背部饰三角纹;[16]河南安阳郭家庄东南殷墟二期晚段M5:10刀,弧背,背部加宽,尖峰上翘,弧刃内凹。[17]

长子口出土的卷首铜刀背上有銎用来装木柄,出土于安阳殷墟郭家庄殷墟三期晚段M160:59、M160:60刀锋刃皆向上、后翻卷。[18]但与长子口卷首铜刀不同的是这两件刀背部无銎,有长方形穿三个和不规则形穿一个,用来固定木柄。用穿固定木柄的装柄长刀在陕西和山东也有发现,如陕西扶风商周之交刀,刀尖上翘,刀身近阑处有三个长方形穿;[19]山东莒县西大庄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M1:19刀,“刀首呈斜角形,其刃部锋利,刃脊上有5穿,在刀脊的两侧面各饰有对称的人面首,柄残甚。刀首两面饰斜直凸弦纹一道。”[20]

除了用穿的方式外,还有用内固定木柄的,如山西石楼罗村南沟商代晚期刀,高西省先生认为属于殷墟四期。刀刃平直,两端微弧。刀背平直。刀身两端近阑处有长方形穿各一。长方形直内,上有一方形穿。刀身两端饰有云纹,近阑处有15枚乳钉;[21]陕西麟游县商代晚期刀,高西省先生认为属于殷墟四期[22]锋上扬,刀背有一残留内,上有残穿,从刀背遗痕看应该还有带穿内。[23]

前文已述,装柄长刀存在于商代前期后段儿到西周末春秋初年,目前出土的西周初期以后的装柄长刀的数量极少,因此装柄长刀的主要存在年代是商代前期后段儿到西周初期。上述与卷首铜刀同型的装柄长刀主要的存在年代是商末周初。是装柄长刀的晚期样品,是现有商周装柄长刀中最精美的一型,也是装柄长刀发展史上的尾声。出土该型装柄长刀的遗址级别都较高,相应的使用者的身份也很高,如M1713墓主应为商末的一位中等贵族。不仅男性使用,女性也使用改型装柄长刀。北京昌平白浮的M2:24刀的墓主就是一位女性,除装柄长刀外,墓主还出土许多其他青铜兵器以及礼器、车马器,结合墓葬规模,可以断定M2的墓主是一位与军事有关的该社会级别女性。[24]

相关链接

装柄长刀的类型

装柄长刀是指商周时期刀体较长、较宽,须另外装柄使用的青铜刀,根据其装柄方式可分为四型:A型将短柄插入木柲,B型以銎纳柲,C型以穿或刀背固柲,D型以内固柲。[25]

商周青铜格斗兵器分类及装柄长刀的类别

商周时期,主要的青铜格斗兵器主要有八种,戈、钺、装柄长刀、矛、剑、戟、殳和铍。关于这些格斗兵器的分类有长短兵、勾兵等诸种说法。笔者以为格斗兵器是持于手中、靠自身力量与技艺与敌方战斗的进攻性兵器。使用的核心是对进攻力量的把握。因此应以进攻力量为基点对八种格斗兵器进行区分。基本的进攻力量有横力和直力两种,对应的功能为击和刺,加上兼具刺击功能的兵器,击兵、刺兵和兼具击刺功能的兵器三大类,本文所说的卷首铜刀属于其中的击兵。[26]

刀何时成为军队中的主要格斗兵器

装柄长刀是中国刀的早期形态之一,也是中国將刀用于军事的早期尝试。但很明显,这种尝试并不成功。装柄长刀在商周时期存在时间短,主要存在于商代前期后段儿至西周早期,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有零星发现;应用不广泛,目前考古发现的装柄长刀仅有数十件,远无法与戈、钺、矛等相比;文献记载少,《左传》中仅有一处关于刀的记载,还不是装柄长刀,而是作为工具的刀。剑兴起后,刀在军中难觅踪影。汉代的史料中有“大刀”的记载,根据出土资料看,大刀无疑是一种格斗兵器。根据传世资料与考古资料推断,大刀在东汉时取代剑成为军中主要的格斗兵器之一。


参考文献

[1][4]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周口市文化局.鹿邑太清宫长子口墓[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0.

[2][14]石晓霆. 略谈黄河中下游地区商周装柄长刀[J].华夏考古,2013(4).

[3]张明东.略论商周墓葬的毁兵习俗. 中国历史文物,2005(4).

[5]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南第二工作队. 1983年秋季河南堰师商城发掘简报[J].考古,1984(10).

[6]莒县博物馆. 山东莒县西大庄西周墓葬[J]. 考古,1999(7).

[7]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安阳殷墟郭家庄商代墓葬[M]. 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8.

[8]安阳市文物工作队. 殷墟戚家庄东269号墓[J].考古学报,1991(3).

[9]安阳市文物工作队. 河南安阳郭庄村北发现一座殷墓[J]. 考古,1991(10).

[10]张永山.论商代的“众人”.甲骨探史路.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2.

[11]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队. 安阳殷墟西区一七一三号墓的发掘[J]. 考古,1986(8).

[12][24]北京市文物管理处. 北京地区的又一重要考古收获~昌平白浮西周木梓墓的新启示[J]. 考古,1976(4).

[13]洛阳市文物工作队. 洛阳林校西周车马坑[J]. 文物,1999(3).

[14]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南第二工作队. 1983年秋季河南堰师商城发掘简报[J].考古,1984(10).

[15]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 藁城台西商代遗址[M]. 北京,文物出版社,1985(6).

[16]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队. 河南安阳市郭家庄东南26号墓[J]. 考古,1998(10).

[17]安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河南安阳市殷墟郭家庄东南五号商代墓葬[J]. 考古,2008(8).

[18]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安阳殷墟郭家庄商代墓葬[M]. 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8.

[19] 侯若冰. 扶风出土的青铜兵器与生产工具[J]. 文博,1988(6).

[20] 莒县博物馆. 山东莒县西大庄西周墓葬[J]. 考古,1999(7).

[21]杨绍舜. 山西石楼新征集到的几件商代青铜器[J]. 文物,1976(2).

[22][ 高西省. 商周长体刀及相关问题[J]. 中原文物,2003(6):38]

[23]田铁林. 麟游县出土商代青铜器[J]. 考古与文物,1991(1).

[25][26]石晓霆. 黄河中下游地区青铜格斗兵器研究[D].[博士学位论文]. 郑州:郑州大学,2013.

趣味猜想

1.卷首铜刀为什么被折断后下葬?

2.从这件卷首铜刀被折断下葬和墓葬中其他随葬品情况能推断出墓主人生活在什么时代?为什么?

您的答案是什么呢?您对这件文物还有更多的疑问和猜想吗?河南博物院感谢您的参与,期待您的解读,《每周一品》栏目将对参与者的答案择优公布。

请联系我们《每周一品》栏目电子邮箱:meizhouyipin@chnmus.net

作者简介

石晓霆,男,郑州大学历史学院考古学及博物馆学专业夏商周考古方向博士,河南博物院副研究员,藏品管理部副主任。致力于夏商周考古、姓氏以及博物馆学等领域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