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省社教手挽手    三载并进开新局
文图: 张俊梅
编辑: 张延红
发布日期: 2017-11-09
信息来源: 中国文物报

9月21日,河南省博物馆学会社会教育专业委员会2017年年会暨中原五省博物馆教育培训班在河南南阳举办。此次活动由河南省文物局、中国博协社会教育专业委员会、河南省博物馆学会、南阳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支持,河南博物院、山西博物院、河北博物院、山东博物院、安徽博物院主办,河南省博物馆学会社会教育专业委员会、南阳市博物馆承办,旨在推动中原五省博物馆教育理论、实践创新,共同探索华夏历史文明在新形势下传承创新的新途径,发掘与弘扬中原地区的丝路文化,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助力打造契合时代需要的博物馆教育品牌,促进中原五省博物馆教育专业领域的互学互鉴。

中原五省,山水相连、历史悠久,自古以来文化相通、经济互补,是华夏历史文明形成、发展的核心区域。在河南省博物馆学会社教专委的大力倡导下,自五省博物馆教育培训机制建立至今,其吸引力、凝聚力日渐突显,此次活动的举办又为进一步深化合作交流、持续做好区域联动指引了新的方向,更为五省博物馆社会教育工作开启了全新平台。

家国情怀 文化担当

博物馆是面向国民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场所。当代博物馆不仅要传播知识,更需要家国情怀和文化担当。中原五省博物馆充分利用文物和博物馆资源优势,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如:通过博物馆里的教育活动对观众进行家国情怀教育,提升文化自信;培养公众实证思维、探究能力。

河南省博物馆学会社教专委会继2015年围绕中原经济区建设国家战略,发起建立中原五省博物馆教育专业协作组织并成功举办两期中原五省博物馆教育主题培训班以来,于今年又联合中原五省博物馆教育同仁围绕“一带一路”倡议展开培训。中国博物馆协会社教专委会为此专门发来贺信并提出了更高要求:“希望河南省博物馆学会社教专委会继续发扬光荣传统,充分发挥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和社会教育功能,为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作出更大的贡献。”

正如河南博物院党委书记万捷在活动开幕式致辞中所言:河南省博物馆学会社教专业委员会将专业工作积极融入国家战略。此次活动,是中原五省博物馆发掘与弘扬中原地区丝路文化、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倡议的一次实践创新,更是五省博物馆教育同仁家国情怀、文化担当的具体体现,必将在中原五省博物馆共同探索华夏历史文明在新形势下传承创新的新途径、推动打造契合时代需求的博物馆教育品牌等方面产生积极的示范作用。

互学互鉴 成效显著

“中原五省博物馆教育培训班”已连续举办三年,从有关各方反映看,这个交流和人才培养平台在促进中原五省博物馆教育专业领域的互学、互鉴上发挥了积极作用。河南省文物局博物馆处处长康国义表示,五省博物馆的教育功能得到了进一步强化与提升,社会教育工作呈现出新的面貌,博物馆与学校教育对接的广度和深度显著增强、具有时代特色的博物馆主题教育活动愈加丰富、利用社会资源服务社会的路径持续拓宽、志愿者队伍建设与管理日趋规范、“互联网+”及新技术日益成为服务公众并与之互动的新天地……尤其是最近几年,河南全省的博物馆社教工作在兼顾传统的基础上,积极探索、不断创新,推出了一批符合博物馆发展规律、满足公共文化服务需求的博物馆教育品牌项目,受到了社会各界认可与好评。

河南省博物馆学会副秘书长、河南省博物馆学会社会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刘玉珍认为,河南省博物馆、纪念馆在“五省合作机制”“人才及队伍建设”“博物馆教育品牌”“博物馆志愿服务”“博物馆教育研究成果”“博物馆教育与互联网+”等方面形成了多个亮点,并且成绩斐然。专委会还将从“提升博物馆教育项目品质”“着力打造博物馆教育展演品牌”“构建博物馆教育人才梯队”等方面,利用、发挥好中原五省博物馆教育合作的平台、互鉴作用,有效推进博物馆教育工作的持续、稳步开展。

立足前沿 成果丰硕

纵观博物馆发展演变的历史,公众与博物馆的关系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紧密,社会对博物馆的要求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般迫切。在新的形势、新的要求下,博物馆人更应加强学习、更新理念、集思广益、协作发展。正是在这一共识的指导下,每年的中原五省博物馆教育培训都是五省博物馆教育人立足前沿、结出硕果的盛会。

2015年9月,中原五省围绕“博物馆教育与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这一主题举办的首次中原五省博物馆教育培训结束后,为进一步深化、服务该领域的学术交流,推进博物馆教育工作的创新发展,河南博物院及河南省博物馆学会社教专委会及时收录、整理了来自中国国家博物馆、河北博物院、山西博物院、山东博物馆、安徽博物院、河南博物院及河南省内各博物馆、纪念馆的相关论文80余篇,编辑、出版了《博物馆教育与华夏文明传承创新——中原五省博物馆教育论文集》一书,共同交流、探讨博物馆教育与中原经济区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与意义,实现了博物馆教育学术前沿性与落地务实性的融合。2016年7月,为了更好地彰显博物馆社会教育的存在价值,合力服务中原五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以“互联网+博物馆教育”为培训主题,本着“加强合作、区域联动、互补互利、龙头带动”的宗旨,中原五省共同签订了《中原五省省博物院(馆)社会教育业务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搭建了五省博物馆工作交流和人才培养的平台,省际博物馆教育的合作机制进一步巩固。

此次年会采取专家主旨报告、中原五省博物馆案例分享授课、会员分组交流和讨论发言及现场体验教学相结合的多种形式有序展开。主旨报告环节,围绕“丝路中原:发掘与弘扬”这一主题,邀请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考古系教授、河南省文物局对外文化交流合作处副处长陈彦堂,中国博物馆协会社教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河南博物院副院长丁福利研究员分别作了题为《从古代中原看丝绸之路——基于历史学和考古学的观察》、《我国博物馆教育的品牌建设之路》的主旨报告,具体剖析“丝路文化、文物”与“博物馆教育品牌建设”之间的关系,与代表们分享了理论经验与实践心得。培训交流环节,五省博物馆专家分别授课,结合自身实际和已有案例,从博物馆教育活动的策划、实施及成效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释,为如何打造具有博物馆特色的品牌教育项目提供了宝贵的实践参考与经验借鉴。分组讨论环节,与会代表以发言形式,从不同角度就“如何让丝路文化(文物)‘活’起来”“博物馆教育品牌建设与丝路文化弘扬”等方面展开讨论,营造出浓郁、上进的学习氛围。

培训期间,河南省博物馆学会社教专委会已收到五省博物馆、纪念馆提交的相关论文53篇,反映出五省博物馆在新形势下,博物馆充分发掘自身优势、主动融入国家战略的实践与思考。作为2018年中原五省博物馆教育培训承办方之一,山西博物院张慧国副院长也希望五省博物馆立足平台,“多多联合,积极思考与探索博物馆教育的前沿课题,让博物馆为社会、为更多观众带来更丰富的文化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