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丨豫博里的中国:外观“讨喜”经常“出差”,这只楚风“神兽”你爱了吗
豫博里的中国第3期
记者: 温小娟
编辑: 赵学慧
发布日期: 2024-02-21

文物名称:青铜神兽

所处年代:春秋晚期

器物规格:高48厘米,长46厘米,宽24.6厘米

出土地点:淅川徐家岭9号楚墓出土

“张口吐舌、牙齿犀利、双目圆睁,耳朵旁边还插了一朵花,给人感觉又凶又萌的。”

“通身的动物纹、云纹,且满嵌绿松石,古人审美妥妥的高大上啊。”

“神兽身上有一方形插孔,是用来插放什么的呢?”

在河南博物院“丹淅吉金”展厅,瑰丽诡谲的青铜神兽总能引发观众频频驻足围观。

a17bf9e1816340b9a0b27698bfad6119.jpg

“龙首、蛇颈、虎身、龟足、豹尾,这件出土于淅川县徐家岭楚国墓地出土的青铜器构思离奇古怪,浑身散发出浪荡不羁的气质,称它为神兽再合适不过了。”2月1日,讲解员丁莹向观众不厌其烦地讲起“神兽”的前世今生。

丁莹说,1990年,南阳淅川徐家岭楚国墓地9号墓出土了两件青铜神兽,大小、造型、纹饰基本相同,但龙首外扭的方向相反,现分别藏于河南博物院和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而且由于他们外观十分“讨喜”,经常被“借调”出差亮相全国各地的大展。

且看青铜神兽“吸睛”的创意:龙首上六条龙形小兽盘绕向上,巧妙地构成了神兽的触角;背部曲形架上站立一条龙形怪兽,遍布全身的龙凤纹饰,以绿松石镶嵌而成,充满了楚人浪漫丰富的想象力,传递出生机勃勃的力量。

bd2730a156f3413ca9859027a69fdfa5.jpg

在河南博物院副院长李琴看来,青铜神兽铸造工艺尤为值得一赞。楚国匠人用高超娴熟的青铜分铸方法,分别浇铸完成插座、怪兽、龙头等多个部件,使其能从神兽主体造型上随意拆下,又能重新组合起来,且不露丝毫痕迹。可谓既集先秦传统铸造工艺之大成,而又独具一格。

“神兽的铸造除一部分工艺受中原青铜铸造工艺的影响外,有的则是新的发明和创造,显示了楚文化在形成过程对中原文化的吸收、改造、升华,具有兼容并蓄、博大精深之丰采。”李琴说,神兽头上蟠绕的小龙等,是春秋中后期楚国先进的青铜铸造工艺——失蜡法的创新与应用,使神兽的造型风格华丽灵动,有着与同期中原器物完全不同的美感,呈现出无法比拟、独放异彩的特点,成为一个历史时代青铜器的杰出代表。

3a66a6a7867e487a9c0ae45ed41722a4.jpg

随着楚国考古取得的众多成就,以考古学遗存观察楚文化的形成、发展、变迁及衰微的研究,取得了诸多突破性的进展。楚文化领域主要分布于今天的湖南、湖北、河南、安徽四省。河南是楚文化起源和发展的重要区域,尤其是淅川南部的丹江、淅水交汇一带,是学界普遍认可的楚都“丹阳”所在之地。这里发现的楚人铸就的青铜器不仅镌刻着时代风云的变幻,而且浓缩了楚人的浪漫与智慧。比如,楚墓出土的青铜神兽、王子午升鼎、云纹铜禁等文物,是对楚地独特的人文精神和创造性艺术思维的有力诠释。

97c505c2755c4728849b7bfa658dd05c.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