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乐西行,助力新疆“博”出彩
文图: 华夏古乐团
编辑: 豆晓宇
发布日期: 2024-05-23

2024年5▪18国际博物馆日,河南博物院《礼乐华夏——古代音乐文化沉浸式展演》在新疆建设兵团第十三师文化馆成功举办。此次展演由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三师新星市文化体育广电和旅游局主办。河南博物院受邀参加主会场重要的展演活动。展演中,华夏古乐团以中原音乐文物为基础,对中原地区古代乐器、服饰、乐曲以及演出场景进行复原重构,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现了中原古代音乐文化的起源发展、交流融合,以及在中华礼乐文明进程中所带来的深远影响。

图片1.png

展演共分为序曲、礼乐之邦、瑰姿逸音、丝路交响、盛世颂歌五个部分。贾湖骨笛与史前陶乐器组合的《远古的回响》作为序曲拉开展演帷幕;第一乐章“礼乐之邦”选取了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原诗经古乐代表性曲目《诗经·周颂·清庙》《诗经·郑风·溱洧》,以及汉代盘鼓舞重构的《七盘舞》,周代诗经音乐的肃穆以及汉代舞蹈的踏节蹈拍,再现中原礼乐文明的文化内涵与风貌。

图片3.png

图片2.png

第二乐章“瑰姿逸音”选取中原地区传统筝曲《高山流水》,以及根据文物“黄釉扁壶”上的乐舞场景,重构的西域乐舞《胡腾舞》,展示了中原音乐与西域文化“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艺术特色。值得一提的是,为了此次哈密之行,河南博物院华夏古乐团特意编排、演奏了依据敦煌乐谱及相关文献资料创作的诗词吟唱《伊州》,独具西域的音乐风格加上王维诗词的情深意切,深刻地表现了古人对友人、亲人无限思念之情。此外,《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与《牧羊曲》两首经典曲目的联奏,承载着大家丰富的民族情感,表达了中华儿女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最后,《我和我的祖国》包含深情的乐音把此次展演推向高潮。

图片6.png

图片4.png

在展演现场,复原的舞阳贾湖出土的骨笛、龟甲响器、陶制乐器共同奏响中国古代音乐最初的音乐形态;“三百零五篇皆可弦歌之”的《诗经》在钟管磬瑟中展现声诗统一的艺术起源;洛阳城里的舞乐繁盛、大明宫里的舞袖笙歌、天山脚下的和乐歌舞……,从北朝胡腾到伊州寻古,从唐代曼妙的舞姿到唐宋诗词的歌吟,古老而悠长的丝路,通过乐音串联起了一幅幅生动的美景。在华夏古乐复原展演里,穿越千年时空,横跨山河万里,用历史乐音,奏响丝路华章。

河南博物院华夏古乐团此次在新疆展演,是促进两地文化交流互鉴的具体实践,通过这样的形式,为“一带一路”文化建设发挥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