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报 | 来自远古的乐歌,将河南唱给世界听
近9000年前的贾湖骨笛、5000年前的陶鼓与陶埙、4000年前的特磬……
记者: 于鑫
编辑: 赵学慧
发布日期: 2024-07-24

p34_s.jpg

90后音乐唱作人刘恋吹响贾湖骨笛1:1现代复制品

p36_s.jpg

贾湖骨笛

p35_s.jpg

华夏古乐团演奏哈利波特主题曲的方响

p37_s.jpg

华夏古乐团正在演出

p39_s.jpg

p38_s.jpg

5000年前的陶鼓与陶埙


近9000年前,位于河南省舞阳县北舞渡镇的贾湖先民们手执骨笛,在莽原旷野中,吹响了最初的文明乐歌。

而在近日,1990年出生的唱作人刘恋在一档节目中,吹响了河南博物院镇院之宝“贾湖骨笛”的1:1现代复制品。毕业于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的她还用现代乐器卡祖笛与古代乐器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跨界合奏,让人感受古今乐器跨越千年的激情碰撞。

“一起感受从古至今的音乐魅力”,从微博推送这条消息下粉丝的大量评论可以看出,众多网友对古乐的喜爱。

而在河南,无论是对古乐的开发推广,乃至古乐历史的源远流长,都有不少惊艳之处:从黄河流域原始部落的葛天氏之乐到大禹治水之歌的《大夏》之乐;从商人“恒舞于宫,酣歌于室”到汉人精彩绝伦乐舞百戏……

中原大地上生动热烈的音乐,绵延千年从未间断,而河南博物院的华夏古乐团更是河南博物院的“网红”IP。

上古时代乐器

占河南出土音乐实物90%

中国是诗的国度,而老家河南则诞生了中国最古老的诗歌。

在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有三分之一的作品出自河南,《周南·关雎》《鄘风·载驰》《郑风·将仲子》《卫风·氓》等世代传诵的诗篇,都描摹着河南的彼岸。

诗,可以歌,有生活的地方,就有诗的歌唱!

水草丰美、鹤舞鱼翔,茅舍炊烟、渔猎耕作……近9000年前的贾湖先民们在自己创造的世界里生活。他们用一只丹顶鹤的尺骨制成骨笛,吹响了远古文明最初的音律。

1984年至2001年,30多支截取丹顶鹤尺骨制成的骨笛,相继在河南省漯河市舞阳县贾湖遗址破土而出。笛身钻有7个音孔,经过测音,贾湖骨笛不仅能够演奏传统的五声或七声调式的乐曲,而且能够演奏富含变化音的少数民族或外国乐曲。鉴定之际,专家用它吹奏了河北民歌《小白菜》的曲调。

对此,贾湖遗址阿岗寺遗址保护中心主任武艳芳直呼:“贾湖骨笛的发现彻底改变了中国的七声音阶外来说和笛子西来说,它的调音孔吹出来的音标和现在的国际音标不差丝毫。”

“伏羲氏丝桑为瑟,灼土为埙,礼乐于是兴矣”。古代典籍中有大量关于音乐起源、乐器发明的记载。中原大地上的先民们怀揣着对美好音乐的向往,从未停止对乐器的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