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非遗代表项目“中原诗经古乐”传承研习班在河南博物院举办
文图: 李靓雯
发布日期: 2024-10-01

“在这四天的学习中,我深深感受到了各位学员在思维上的碰撞,被大家精益求精的专业意识所感动。相信在我们所有人的努力下,我们的‘中原诗经古乐’一定可以像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势,赓续相传,焕发新时代的璀璨光芒!”传承学员在结业仪式上激动地说。

WechatIMG302.jpeg

由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指导、河南博物院主办的“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原诗经古乐’传承研习班”于9月20日至23日在河南博物院顺利举办。来自北京、山西、陕西以及河南省内多个地市的35名学员参加了本次培训。本次研习班为保证传承群体能得够切实提高传承能力,在学员招募过程中严格把关,35名学员百分之八十是本科及以上学历,百分之七十为教育、音乐表演、理论研究等专业从业人员以及音乐相关专业在校生,学员平均年龄30岁。

WechatIMG306.jpeg

河南博物院原副院长、研究员李宏授课

9月20日上午,河南博物院原副院长李宏、副院长史自强、河南博物院华夏古乐团团长霍琨出席开班仪式,河南博物院华夏古乐团副团长王浩主持开班仪式。

WechatIMG308.jpeg

河南博物院副院长史自强介绍“中原诗经古乐”研究成果

开班仪式上,史自强向到场的所有学员讲解梳理了“中原诗经古乐”项目的具体背景、发展途径以及已经取得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依托于河南博物院自上世纪初至今在音乐文物收藏、研究与传承的成果。作为研习班主要实施部门的华夏古乐团也在此次的研习的课程设计中创新的采取了理论与实操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四天学习中,由河南博物院原副院长李宏、国家一级演员于同云、河南博物院华夏古乐团团长霍锟组成的专家团系统地向学员们讲授了诗经文学、从考古学角度看诗经、中原诗经古乐的文化背景、诗经时期代表乐器、诗经古乐谱、古乐演奏技巧、诗经吟唱、诗经吟诵以及古乐传承与创新等相关知识。

WechatIMG305.jpeg

国家一级演员、河南省朗诵学会会长于同云授课

WechatIMG303.jpeg

河南博物院华夏古乐团团长霍锟授课

研习课程中还安排了以学员为主导的特色课程“圆桌论坛”。35名学员从“传统非遗项目在现阶段如何焕发新生”的角度出发,深度探讨了非遗传承现阶段所遇到的问题,如何提升群体的审美意识以及传承与教育融合的新路径。

另一个特色课程:“中原诗经古乐”创演工作坊,从实操出发,引领学员亲自上手掌握诗经古乐器的演奏技巧,在演奏中体会诗经古乐的音响构成与音乐风格。高效地呈现了《诗经·小雅·鹿鸣》《诗经·周南·关雎》等诗经古乐代表曲目。

WechatIMG292.jpeg

WechatIMG298.jpeg

WechatIMG296.jpeg

学员在结业仪式上展示

WechatIMG294.jpeg

WechatIMG295.jpeg

结业仪式上学员代表发言

中华传统文化沉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在当今社会应该找到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传承方式,这次研习班就是一次怀有尊崇之心与责任感,培养传承群体为目的的有益尝试,树立传承群体保护意识,培养应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从而令研习项目不断创新、有序发展。本次研习班作为“中原诗经古乐”的第一次传承活动,也旨在为学员搭建了一个业务交流平台,提升传承群体的学习应用能力与创新思维,进而促进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音乐产业新业态,为古乐传承新格局与高质量发展贡献新势力、新能量!

WechatIMG293.jp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