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文物局文物鉴定实训基地商周青铜器鉴定培训班开班
文: 崔思远
图: 冯冬艳
发布日期: 2024-10-15

573A5859.JPG

国家文物局文物鉴定实训基地商周青铜器鉴定培训班开班仪式现场

573A5889.JPG

573A5927.JPG

国家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司副司长吴旻致辞

573A5908.JPG

河南省文物局二级巡视员贾连敏致辞

573A5880_副本.jpg

河南博物院党委书记王九位致辞

573A5920.JPG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事业发展部主管张雪致辞

573A5865.JPG

河南博物院副院长翟红志主持开班仪式

为提升全国文物鉴定人员专业水平,推进鉴定人才培养体系建设,10月15日,国家文物局文物鉴定实训基地商周青铜器鉴定培训班在河南博物院开班。

国家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司副司长吴旻、河南省文物局二级巡视员贾连敏、河南博物院党委书记王九位、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事业发展部主管张雪出席开班仪式并致辞。国家文物局社会文物处、贵州茅台公益基金会等有关单位领导,来自全国各博物馆、鉴定机构的30余名学员及教师代表一同出席仪式。开班仪式由河南博物院副院长翟红志主持。

河南博物院党委书记王九位首先向前来参加培训的授课教师及学员表示热烈欢迎。他说,近年来,河南博物院作为省级文物鉴定中心逐渐建立起了较为成熟的社会文物鉴定审核体系流程,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希望通过此次基地培训班的开展,进一步加强同全国其他鉴定机构的学习交流。本次培训期间,河南博物院也将尽全力为各位参加培训的教师与学员提供良好的教学服务与生活保障。

河南省文物局二级巡视员贾连敏在致辞时说,国家文物鉴定体系建设是近年来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工作,河南博物院入选国家文物局文物鉴定实训基地名单,一方面体现了河南优质的文物资源禀赋和优秀的研究成果,一方面也展现着国家交给河南承担的重要使命责任。河南省在今后将以基地为中心,立足本省、辐射全国,通过高质量的鉴定培训建立良好的专业交流互鉴平台,推动全国鉴定格局新局面。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事业发展部主管张雪在致辞中谈到,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多年来致力于通过公募基金资助推动我国文物事业良性发展,“汉酱·匠心传承”公益项目是基金会携手贵州茅台酱香酒营销有限公司开展的文物保护人才培养专项公益基金,希望通过项目的不断支持促进我国文物鉴定事业向前稳步发展,基地人才培养工作一路向好。

吴旻副司长在致辞中指出,文物鉴定专业人员培养周期长、难度大,长期以来鉴定人员的缺乏一直制约着相关工作发展。国家文物局今年在南京博物院试点经验的基础上,正式认定了一批师资、藏品设备充分,研究、实务经验丰富的单位作为实习实训基地,推进我国文物鉴定人才队伍建设。今后,国家文物局将以各基地为支点,有效整合资源,开展规模化、多元化、常态化的文物鉴定实训,协同推进国家文物鉴定体系建设。她要求,参训学员在培训期间首先要严守培训纪律,听从安排;二要刻苦学习,努力钻研培训讲授的知识,并将其融会利用到今后工作中;三要保持责任意识,树立担当精神。

据了解,今年5月,国家文物局公布了第一批12家文物鉴定实训基地名单,河南博物院获批金属文物与陶瓷文物专项。本次培训班是河南博物院基地获批以来举办的第一场培训。本次培训历时12天,依托河南地区丰富的商周青铜器资源,邀请省内外文博机构及高校等单位青铜器领域专家学者,在铸造工艺与仿古辨伪课程上加强设计,通过理论讲授、实地探访、展厅参观、实物观摩等多种授课形式,促进参训学员对商周青铜文物辨伪及研究能力的提升。

本次参训学员多来自全国各文物进出境审核管理处及相关考古文博单位,在文物一线积累有较为丰富的经验。学员们纷纷表示,要充分利用好此次难得的学习机会,及时融通培训知识,立足本职工作提升鉴定能力。

573A588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