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堂生动的少先队课——传统文化育苗展教进校园
文图: 社会教育部
发布日期: 2024-11-07

2024年10月11日下午,在少先队建队75周年来临之际,河南博物院传统文化育苗工程与河南省实验小学联合,举办少先队主题实践课,围绕“丹淅吉金——楚国故事我来讲”,带领红领巾讲解员开展主题宣讲、讲解展示、互动竞答等展教活动。

图片1.jpg

420多名红领巾参加实践课

河南博物院把“丹淅吉金——楚国故事我来讲”展教活动与学生认知兴趣和学校教育需要结合紧密,在实践课环节策划上下足功夫,不但有优秀传统文化宣讲、讲解,更有少先队知识互动问答和队歌大合唱,充分调动起参与红领巾少先队员们的积极性。

图片2.jpg

红领巾讲解员用成语故事串联宣讲内容

图片3.jpg

齐唱队歌环节充满仪式感

主题实践课过程中,现场气氛热烈,少先队员们被精彩的文物故事深深吸引,被互动竞答充分调动起积极性,展现出他们对历史文化的浓厚兴趣和扎实的知识储备。

图片4.jpg

同学们积极抢答问题

图片5.jpg

教育装置让更多同学自主探究知识

图片7.jpg

河南省实验小学副校长张春玲与骨干教师一同参加活动

河南省实验小学副校长张春玲对本次进校园赞誉有加“博物馆是重要的文化殿堂,是涵育新时代青少年的大学校。河南博物院丰厚的藏品资源和教育资源为进校园活动提供了有力支撑。本次馆校联合活动教育性、公益性突出,为学校利用博物馆资源提供了有效途径和创新模式。”参加教育展览讲解的刘馨然同学说“作为传统文化育苗工程的红领巾讲解员,这次活动再次丰富了我的知识储备,提高了传统优秀文化的讲述能力,通过我的讲述让同学们了解中原楚文化的辉煌与成就,非常自豪!希望能借助更多进校园活动,做好优秀文化传播的小使者。”

本次实践课是《教育部国家文物局关于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中小学教育教学的意见》的深入实践,精心策划“展教并重”的进校园展览和教育项目,不断扩大参与面和实践性。

河南博物院传统文化育苗工程扎根校园、服务馆校共建,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青少年文物讲述人发挥着积极作用。近两个月内,展教活动将持续走进更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