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在河南博物院趣味体验“博物馆里的动物园”主题研学
文图: ​社会教育部
编辑: 豆晓宇
发布日期: 2025-04-02

5a37e9c4bb021ae765a5b90429ba30c.jpg

2e778e4141813580ac2bd3b37020ec8.jpg

如何让历史文化浸润学前儿童的心灵?河南博物院以一场别开生面的研学活动给出了答案。4月1日,郑州市实验幼儿园一百余名小朋友走进河南博物院,通过沉浸式体验与互动创作,开启了一段“春芽成长·博物同行”的文化启蒙之旅。此次活动不仅展现了博物院在学前教育领域的创新实践,更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为幼儿搭建起与历史对话的桥梁。

活动伊始,孩子们在河南博物院社会教育体验厅开启了“博物馆里的动物园”探秘之旅。研学导师以童趣化的语言,引导他们观察文物上的动物纹饰——从憨态可掬的陶器小兽到威严神秘的青铜神兽,古老器物上的生灵在孩子们眼中“活”了起来。他们触摸文物模型,聆听背后的故事,好奇的提问此起彼伏:“为什么古人要把动物刻在罐子上?”“这只大鼎是给恐龙用的吗?”童言稚语中,历史文化的种子悄然萌发。

a13de4b715208ff4695926bfbbf81ec.jpg

深入主展厅后,贾湖骨笛的空灵音韵、妇好鸮尊的精妙纹饰、莲鹤方壶的翩然姿态,通过研学导师的情景化讲解,化作孩子们眼中的奇幻画卷。“原来9000年前的笛子能吹出这么好听的声音!”“青铜器上的仙鹤好像要飞出来了!”文物不再是冰冷的展品,而成为激发想象力与审美感知的鲜活载体。

实践环节中,孩子们化身“小小艺术家”,用彩泥重塑青铜器的厚重,以刮画再现甲骨文的古朴,在纸盘上描绘心中的“博物院奇遇记”。一件件充满童真的作品,既是对历史文化的稚嫩诠释,也是创造力与传统文化碰撞的火花。活动尾声,孩子们骄傲地展示成果,分享感悟,眼神中闪烁着探索的喜悦与发现的成就感。

未命名.jpg

作为国内首批探索研学教育的博物馆之一,河南博物院深耕青少年教育领域多年。七年来,累计服务上百万亲子家庭,其研学项目屡获国家级、省级殊荣,成为文教融合的典范。未来,将以“考古知多少”“中原列国汇”等精品课程为载体,将模拟考古、汉服体验、文物寻宝等互动项目融入学前儿童认知特点,构建起“感知—体验—创造”的阶梯式学习模式,持续创新课程设计,深化馆校合作,让更多“春芽”在历史与艺术的滋养中茁壮成长,为传承中华文明播撒希望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