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博物院团委携精品研学课程“爱上博物馆”进校园
文图: 吴萌萌
发布日期: 2025-05-19

1.jpg

5月15日,河南博物院团委带领院研学团队走进郑州市西悦城第二小学,以“爱上博物馆”精品研学课程为载体,通过文物故事与趣味互动,为300余名学生开启了一场穿越千年的文化探索之旅。活动结束后,学生们直呼“不过瘾”,纷纷围住研学导师签名合影,并约定周末再次“打卡”河南博物院。

溯源文明:从“最早的中国”启程

“同学们脚下的中原大地,藏着华夏文明的第一缕曙光!”课程伊始,研学导师以深入浅出的讲解,向学生们详细阐述了中原地区在中华文明起源与发展历程中的关键地位和独特作用。从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到夏商周时期的青铜文明,再到秦汉隋唐的辉煌盛世,一幅波澜壮阔的中原文明画卷在学生们眼前徐徐展开。

读懂中国:镇院之宝“活”起来

随着课堂氛围逐渐升温,九大镇院之宝也“集体亮相”:用八千年前的笛声演绎“中华音乐之源”的贾湖骨笛、作为春秋时期变革与创新“时代精神之象征”的莲鹤方壶、用“雨过天青”诠释宋代美学的汝窑天蓝釉刻花鹅颈瓶等。研学导师采用讲解与视频、动画结合的形式,让文物在学生眼前“活”起来。

2.jpg

有奖竞答:文化自信“声”入人心

为增强参与感,活动特别设置“国宝知识擂台赛”。围绕此前的知识分享,研学导师抛出“青铜器为什么是绿的?”“妇好鸮尊为什么是猫头鹰造型?”等趣味问题,学生们争相举手抢答,答对者获赠文物明信片、青铜盉玩偶等奖品。一位学生高举赢得的莲鹤方壶笔记本兴奋地说:“我要用这个本子记录所有国宝故事!”

未命名.jpg

河南博物院研学团队将持续以馆校合作为契机,推动博物馆资源与学校教育的深度融合,通过精心设计更多富有教育意义和文化内涵的研学课程、主题活动及展览展示,为青少年提供更多接触、了解和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机会与平台,让中华文明的种子在青少年心中深深扎根、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