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项规定】文物观政:青玉蝉纹管
发布日期: 2025-05-20

f9813512342a307a72692d0a8365eff.jpg

青玉蝉纹管长9.1厘米,直径1.5厘米。1990年在河南省三门峡市虢国墓地发掘出土,现藏于河南博物院。玉管主体呈圆筒状,中空,浅冰青色,表面有光泽,局部受沁有白色斑块。玉管的外壁近两端处各饰有一周蝉纹,中段饰有两周相连续的菱形纹。

在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中,蝉的意象被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其"饮露餐风"的生物特性经艺术升华,凝结为清高廉洁的人格隐喻。晋代陆云在《寒蝉赋》中以“头上有緌,则其文也。含气饮露,则其清也。黍稷不享,则其廉也。处不巢居,则其俭也。应候守常,则其信也”总结了它“文、清、廉、俭、信”五种如君子般的品德,成为文人争相效仿的人生准则。虞世南的“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以蝉栖高枝、饮清露喻君子之志,暗合"出尘不染"的儒家操守。贾岛的“蜕形浊污中,羽翼便翾好”。借蝉蜕重生之象,隐喻“清水芙蓉”本色和“出尘不染”的品格。

青玉蝉纹管,作为西周时期的玉器佳作,虽其原始功能并非直接对应现代中央八项规定的具体实践,但其蕴含的文化价值与审美理念,却与当前倡导的“厉行勤俭节约、反对四风”精神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以蝉之“饮露餐风”与中央八项规定倡导的“清廉为官”形成跨越千年的时代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