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中国|河南博物院文创再“出圈”,让沉睡的文物持续“火起来”
记者: 陈关超
编辑: 赵学慧
发布日期: 2025-07-10

686ce0f6cd779a32f2317d9e.jpg

近日,一款珐琅镶玉葫芦冰箱贴文创产品在河南博物院悄然走红,日销量千件。珐琅镶玉葫芦是河南博物院陈设收藏的清代展品,该院文创团队将珐琅镶玉葫芦的艺术魅力以现代文创形式展现,拉近传统文化与当代生活的距离。其借助锌合金浮雕与烤漆工艺,打造兼具艺术观赏与实用价值的冰箱贴,满足大众对文化创意产品的需求,推动文物资源的创新性转化,增强了文化传播力与认同感。

686ce1088bbcc432eb69bc25.jpg

河南博物院收藏的珐琅镶玉葫芦口径8.7厘米,腹围115厘米,通高66厘米。整体呈葫芦形,分盖和身两部分。藤叶附着的葫芦顶部为盖,有长子口纳入葫芦中。葫芦形器身通过錾胎工艺錾出藤繁叶茂的构图,花叶内填以多色珐琅,其间镶嵌白玉葫芦,其余部分或为藤条,或为珍珠地,色彩鲜明,争奇斗艳。身下圈足饰云雷纹并填蓝色珐琅,底有六字錾款“大清乾隆年制”。

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河南博物院文创部门于2024年12月将文物“珐琅镶玉葫芦”定为2025年重点开发方向,并联合多家专业文创企业,通过对文物进行元素拆解与创意重构,于2025年陆续推出了十几款相关的文创产品。而这款“玉葫芦冰箱贴”经过多场研发会打磨,多次打样调整后,于5月底正式上市销售,并在今夏创下单日销量破千的佳绩。作品以锌合金浮雕工艺塑造葫芦立体轮廓,通过烤漆工艺还原其表面花叶、小葫芦等装饰细节,色彩层次丰富饱满。结构上延续葫芦经典的上下双肚造型,顶部藤蔓蜿蜒,主体满布花叶与小葫芦图案,每一处细节皆提炼自文物却经二次设计升华。

“其独特之处在于,作为二次创作,并非对文物的照搬复刻,而是提取核心视觉元素与文化意蕴,融入现代简约审美与实用功能,将庄重的古代工艺转化为贴近日常的文创产品,实现传统与现代的对话,为文物二次创作提供兼具文化深度与创意温度的范例。”河南博物院文创中心负责人宋华说。

据了解,这款珐琅镶玉葫芦冰箱贴通体以錾胎珐琅工艺满饰葫芦须、叶、花、藤,并镶有四十三个白玉葫芦,露胎处衬以米粒状的珍珠地,足部以兰黄相间饰出富贵不断头图案,底部有圈足。其造型时尚华丽、工艺精湛,并且寓意美好。

从文物到文创,河南博物院构建了“文物资源+社会开发+产业链共建”三位一体的共享模式,与社会力量共享文物资源,吸引企业参与文创开发,共同打造文创产业链。 

2016年年底,河南博物院被确定为“全国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试点单位”。2019年刚刚起步的文创商店,只是一间18平方米的小屋子,目前,文创商店已经发展成为2000平方米多业态的品牌店,渠道涉及30多个地区和国家,现象级的爆款文创层出不穷。

686ce1aa8bbcc432eb69bc27.jpg

  今年年初,河南博物院推出“唐宫夜宴XR大空间沉浸展”,为游客精心编织了一场如梦如幻的沉浸式视听盛宴。近期河南博物院推出的“墨西哥玛雅文明大展”配合“玛雅VR超沉浸体验展”,成为一大现象级展览。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带领观众穿越至中美洲热带雨林,探秘金字塔构造与玛雅历法奥秘,然后再移步展厅欣赏玛雅文物,虚拟与现实结合的展览形式,为观众提供了良好体验。  

机制灵活的合作模式,严谨的工作态度,是河南博物院文创发展的法宝。河南博物院文创部门自成立以来,先后与两百多家企业合作,指导开发文创产品超两千款,直接带动就业1000多人,间接带动万余人就业。“每年都有爆款产生,比如人首蛇身玉佩棒棒糖和饕餮铃铛等等,都达到过一天上千的销量,但这一次的‘气韵’确实和考古盲盒有点类似。”宋华说,“‘葫芦’即福禄,代表着幸福美好的祝福,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们发展的动力;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是我们坚定不移的目标。” 

从学术殿堂到大众课堂,从历史记忆到时代IP,河南博物院走出了一条守正创新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据了解,河南博物院凭借“文创产品开发改革试点”实践成果,荣登河南省2025年第一季度改革典型案例红榜。数据显示,该院年度文创收入突破9000万元大关,若计入其带动的文旅综合效益、社会文化效益,整体价值贡献爆发式增长。目前,河南博物院已累计与200多家文创类企业建立合作,开发了超2000款文创产品,其产品种类辐射之广、出品速度之快、质量之优,获得了众多好评。以明星文物妇好鸮尊、彩陶双连壶、武则天金简等为主题开发的系列产品,在全国性乃至国际性文创展会上屡获殊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