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 | 云上观展 身临其境
记者: 杜军
编辑: 赵学慧
发布日期: 2025-10-09

p38_s.jpg

“雨林秘境——墨西哥玛雅文明大展”中的美洲豹形旗座。本报记者 王铮 摄    

国庆中秋假期期间,河南博物院参观人数屡创新高。“雨林秘境——玛雅文明超沉浸探索体验展”更是游客口中的人气王。参观这个展览,无须飞越太平洋,只需要一个VR眼镜,转瞬之间就能置身于尤卡坦半岛的密林深处。   

“VR技术营造出的虚拟场景十分逼真,无论是细腻的画面质感还是精准的音效定位,都让人身临其境,让不同文明的对话在中原大地上演。”10月7日,来自山东的游客吴先生说。   

由此可见,当文物插上科技的翅膀,数字化会赋予博物馆全新的表达方式,让沉睡的古老文物“活”起来。丰富的沉浸式交互场景体验吸引越来越多的人走进博物馆,穿越时空隧道,感受文明之光。   

近年来,河南博物院积极探索数字化赋能创新,让“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在指尖上“动”起来、“活”起来。   

不久前,河南博物院推出了“邀你至汉家”三维虚拟云展览,以汉代陶庄园文物三维模型为基础,构建汉代庄园三进四合院的三维虚拟展示元空间,重点聚焦汉代庄园的衣、食、住、行,打造庄园迎宾、宴饮、厨房劳作、农耕、仙居等五大虚拟动态展示空间,并通过线上互动体验,引导观众进入汉代庄园历史文化空间,感受和体验汉代文化。   

据了解,此展览链接文物展览80个,展示相关文物220件,实现了文物三维展示、视频展示、图文展示等多种线上互动体验。   

记者打开河南博物院官网,进入“屋檐上的吉祥语——馆藏汉代瓦当云展”“古城暗战”“‘国宝初识·莲鹤方壶’数字文物展”等线上展览,真实体验了足不出户即可云上观展。有网友在社交平台发文称,河南博物院的云上展览,让文物“触手可及”,实现了文化影响最大化。   

除此之外,为了加强与观众互动,增加展陈方式的趣味性,河南博物院通过融合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及混合现实技术,全新升级华夏古乐场景演出,让音乐文物奏出“千古绝唱”;推出沉浸式文物讲解剧《国宝奇妙游》,让国宝“开口说话”;策划推出系列短视频《中原藏珍》,让游客在手机上随时随地与文物零距离“对话”。   

数字时代,一件件文物让人大开眼界,借助互联网传播,一个个文物展览走进千家万户。“河南博物院现藏文物24.9万件,是中原地区规模最大的文物收藏、保护、研究与展示中心。未来,河南博物院将持续实施数智赋能计划,继续秉持文化与科技融合的新风尚,为公众带来更多元化、高品质的文化体验,让博物馆更好融入大众生活,让古老文明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彩。”河南博物院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