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国学讲坛】赵志军:《五谷的传说与考古实证》
编辑: 豆晓宇
发布日期: 2021-03-17
信息来源: 河南博物院

石磨盘、石磨棒(裴李岗文化) 河南博物院藏

“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是中国的一句祈福语,形容粮食丰收,年成大好;根据植物考古发现,在汉代以前我国古代耕种的农作物主要有六种——即水稻、粟(谷子)、黍(糜子)、大豆和小麦五种谷物,以及经济作物“麻”(纤维来源)。这六种农作物与历史文献记载的“五谷”不仅数目相同,而且种类也完全吻合。

“五谷”之辨:农作物种植是文明发达的物质基础。“五谷”到底包括哪些农作物?是指五种特定的谷物,还是表示“多”的虚词?已经腐烂的植物为何能成为重要的考古依据?

“五谷”之道:水稻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农业作物,作为主食养活了世界近一半人口。水稻起源地在我国的哪些地区?我国史前水稻遗存的重要考古遗址有哪些?稻作农业什么时候正式成为古代先民主要经济生活内容?

“五谷”之麻:古代农作物记载为什么把“麻”放在“五谷”里面?东汉经学大家郑玄把“麻”放在“五谷”之首靠谱吗?

3月20日下午3:00,由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河南博物院举办的2021年中原国学讲坛“文明向心——黄河文脉·民族根魂”系列第20讲(总第314讲),特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动植物考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主任赵志军做客河南博物院,为您讲述五谷的故事。敬请期待!

一、主讲嘉宾:赵志军

嘉宾简介:赵志军,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特聘教授、西北大学考古学家工作室首席专家、动植物考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主任、中国考古学会常务理事。曾先后获得并主持过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研究项目、国家文物局指南针计划专项等10余项科研项目。迄今为止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过学术论文百余篇,并著有《植物考古学:理论、方法和实践》一书。

二、讲座主题:《五谷的传说与考古实证》

三、讲座时间:03月20日下午3:00

四、讲座地点:河南博物院西配楼二楼多功能报告厅

五、咨询电话:0371—63582521.

六、QQ交流群:905093509

七、预约方式:请扫描下方小程序码,选择“活动预约”,按照预约界面要求填写预约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