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两岸博物馆新能量价值论坛在台湾举行
编辑: 张延红
发布日期: 2016-04-14
信息来源: 河南博物院
河南博物院院长田凯主持专题论坛
佛陀纪念馆馆长如常法师发言
湖北省博物馆馆长方勤在论坛上发言
国立历史博物馆馆长张誉腾在论坛上发言

2016两岸博物馆新能量价值论坛4月13日于台湾佛陀纪念馆隆重登场,第一场论坛主题专题发表由河南博物院院长田凯主持,他提到,博物馆的产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体现,博物馆的增加和品类的丰富,与不同国家民族及其文明与技术的进步相对应,这种对应不仅仅是一种反映,更重要的是对文明与技术的一种促进,博物馆在引导人们认识过去的同时,更应激发人们理解当代、发展当代,畅想未来。

田凯认为对博物馆的管理与目标应有新的认识:一是博物馆首先应注重自身“实体景观的塑造”,包括建筑、环境、文物、展览等;二是要介入“区域景观”的保留与塑造,博物馆人要承担更加广泛的文化与历史环境角色;三是博物馆要超越物质,关注人的内心文化品格、区域文化风尚等“内在景观”的塑造。同时博物馆之间要有更紧密的交流与互通,在保持不同博物馆独立个性的前提下,更加注重博物馆群体间的统一行动。“文化景观”能引起博物馆无限的遐想与探索,而博物馆也正是在遐想与探索中发展的。

国立历史博物馆馆长张誉腾则以“博物馆与文创营销——史博经验”与大众分享,他指出博物馆的定义以服务社会为目的,最重要的工作就是丰富观众生活质量,具有巨大潜能,终极目标是要为人民。博物馆是一种社会企业,文创产业包括文化、创意、产业3个元素,文创产业则以崭新视野呈现,博物馆是要让民众探索藏品,时时面对变化,重新思考传统使命。

张誉腾谈到,典藏、研究、展览、教育是博物馆4大古典功能,有如东西南北4个窗户,国立历史博物馆为台湾在二战后最早(1955)开放的博物馆之一,馆藏近6万件,以收藏古代青铜器、陶器、唐三彩、钱币及台湾近代名家作品而闻名;文化创意加值应用、文创业者应用典藏、六大授权领域、文创品开发案例等是史博馆文创营销现况。至于史博馆文创的核心价值就属“公益”,协助弱势团体参与文创生产,鼓励民间企业投入人文创业并关怀社会。

“文化传播何以可能——掌上智慧博物馆案例分析”,由湖北省博物馆馆长方勤以PPT为大众解析,方勤提及人类的传播经历了口耳相传、手写传播、印刷时代和电子媒介4个阶段。

为了将博物馆文化符号与人们日常生活更有关联,湖北省博物馆于2015年启动“掌上智慧博物馆”项目,这个以APP平台为呈现的项目致力于在考古学家的基础上,对展品进行多元化的阐释;将展品的艺术性与生活的艺术融为一体;整合博物馆文化资源服务社会,实践扩展文化传播效果。

方勤解说“掌上智慧博物馆”的特色:平台互通、内容自产、私人定制、游戏机智、社交媒体、数据统计等,以持续的观众研究成果为依据,探索具有本土特色的博物馆文化传播方式。

佛陀纪念馆馆长如常法师为与会贵宾介绍“佛光山佛陀纪念馆营运的几个核心理念”,如常法师表示,佛馆每年涌进上千万民众,兴建缘起于星云大师“以人为本”的理念,大师说过,佛陀并不需要众生礼拜供养,但众生需要藉此启发善念、净化心灵,透过礼拜佛塔,与佛陀的法身接触,将思慕之情升华为学习佛德,实践于日常生活。

如常法师进一步诠释大师的嘱咐,希望所有来到佛馆的人,都能与佛接心,点亮心灵的灯光,学习佛陀的慈悲智慧,让心灵得到净化、人格获得升华,进而创造祥和安乐的“人间佛国”,明白净土就在现前,佛陀就在每一个人心中。

佛陀纪念馆是历史的建设,是人心的建设。它是十方的,是大众的,只要有人需要它,都可以来亲近它;它也是文化的,是教育的,无论个人、家庭、学校、机关团体都可以在这里团聚、联谊、都可以在这里围绕、教学。

如常法师强调佛陀纪念馆营运核心理念:一是“三好”:说好话、做好事、存好心,也就是佛教的“身口意三业清净”;二是“四给”:给人信心、给人希望、给人方便、给人欢喜;星云大师将“四给”精神确切落实在佛陀纪念馆的硬件设施,以众为念的建筑设计,让佛陀纪念馆的建筑扎实的体现人间佛教,也满足观众的需要。

第三则是“以文化弘扬佛法”:多年来大师一直希望能在台湾建立佛教文化艺术馆,妥为保存文物,同时宣扬佛教文化艺术,但是大师确切的理想是要建一座可以传杨千秋万世的佛教艺术馆,里面的收藏不但可以媲美故宫院,亦能集教学、展览、收藏等功能于一体。

如常法师指出,诚如南京大学程恭让教授所言:佛陀纪念馆是一个佛教教育事业及文化事业综合性的设施,其建成及启用标志着佛光山的人间佛教文教事业再开新局,达到一个新的历史高度,也是推动人间佛教落实最重要且持续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