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室公开课丨馆长开讲啦!
文图: 吴萌萌
编辑: 豆晓宇
发布日期: 2025-11-12

图片3.png

2025年11月11日,河南博物院党委书记、院长楚小龙在“历史教室公开课丨馆长开讲啦”活动中,为来自北京市第二十中学的两百余名中学生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主题讲座。讲座以“中华文明演进中河南的历史地位”为主题,结合考古学知识与河南深厚的历史文化,激发青少年对中华文明的兴趣与认同。

楚院长从“考古是什么”切入,通过大量图文资料与生动案例,深入浅出地阐释了考古学的科学方法与重要意义。他比喻考古学家如同“历史侦探”,借助现代科技手段,从遗址、墓葬中提取信息,重建古代社会图景,实现“透物见人”。

图片2.png

河南博物院党委书记、院长楚小龙在“历史教室公开课丨馆长开讲啦”活动中开展主题讲座


“遗址是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桥梁,使我们能够跨越时空,与先人对话,感受他们的创造力和奋斗精神。” 楚院长指出,“当我们站在这些历史遗迹之上,仿佛能听到远古的回声,触摸到文明的温度,从而更加珍惜和传承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讲座紧密围绕河南这片土地上星罗棋布的考古遗址展开,并结合七年级历史教材,以贾湖骨笛、二里头绿松石龙形器、殷墟妇好鸮尊等馆藏国宝级文物为例,串联起从裴李岗文化到宋都汴京的文明演进脉络,生动展现了河南作为“华夏文明年轮”的核心地位。

讲座内容详实,语言生动。在讲述中华文明起源与形成过程时,楚院长重点介绍了中原地区从裴李岗、仰韶、龙山到二里头文化的文明化进程,强调河南在实证“文明起源中国方案”中的关键作用。并以“古人发明陶器更好地享受美食”等贴近生活的例子,拉近了学生与历史的距离。他寄语青少年要勇担时代重任,从深厚的历史文化中汲取精神力量,增强民族自豪感与文化自信,未来为祖国建设贡献智慧与力量。

图片1.png

历史教室作为河南博物院创立最早的教育品牌,16年来坚持在教育内容、教学模式以及馆校合作等方面守正创新。“馆长开讲啦”主题活动是河南博物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保护与文化传承重要论述精神的生动实践,也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具体举措。未来我们将继续打造高质量的教育品牌,面向公众开展各类教育活动,持续搭建青少年与中华文明对话的桥梁,引导孩子们在触摸历史中认知中国,在传承文脉中建设未来,为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注入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