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文化遗产保护不能“厚今薄古”
发布日期: 2010-02-09
信息来源: 南京日报


       南京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将严防“厚今薄古、嫌贫爱富”。副市长陆冰1月30日在南京城市总体规划实施国际专家咨询会上透露,围绕南京的“保老城,建新城”发展战略,我市将建构涵盖从宏观到微观,从物质到非物质的“历史文化全要素保护”内容框架,把南京塑造成中华文化重要枢纽、南方都城杰出代表、具有国际影响的历史文化名城。

将控制老城人口规模和建设强度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城市建设规模的扩大,各地大兴“旧城改造”之风。一时间,在隆隆作响的推土机面前,大量没有得到“指定保护”的文化遗产面临空前严峻的劫难。这一现象被“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终身成就奖”获得者谢辰生先生批评为“厚今薄古、嫌贫爱富”。

在前天举行的南京城市总规实施国际专家咨询会上,美国规划协会中国项目总监柳元先生提出,放眼全球,像南京这样拥有深厚历史文化积淀的城市屈指可数,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如何用实质性的举措保护特殊的文化遗产,使之免受发展的伤害值得高度关注。

对此,陆冰坦言,过去,南京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也未能杜绝“厚今薄古、嫌贫爱富”现象。比如说,南唐、明清时代的历史文化遗存保护就不如民国建筑。正是因为意识到了以前的不足,刚刚修编完成、并报省政府审查的新一轮南京城市总规,对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给予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关注,“保老城,建新城”发展战略已明确写入城市总规。市规划局副局长叶斌说,为确保达成这一目标,我市将通过实施控制老城人口规模和建设强度、优化提升城市功能和品质的“双控双提升”,来整合历史文化空间,进而全面彰显名城风貌。

城南、明故宫、鼓楼—清凉山将禁建高层

叶斌说,《总规》明确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具体包括名城整体格局和风貌、历史地段和古镇古村、文物古迹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在保护的法律层次和严格等级上,则相应提出了三个级别的分级控制保护体系,分别为“刚性”的指定保护、“弹性”的登录保护和规划控制。

据了解,在整体格局和风貌保护中,规划确定了13片环境风貌保护区进行重点保护,同时强调重点保护好六朝都城格局、南唐都城格局、明代都城格局和民国历史轴线。对于老城整体风貌的保护则要求重点保护好城南、明故宫和鼓楼—清凉山3个历史城区,并划定这3个区域为高层禁建区。

老城南要进行保护和复兴

“对老城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政府部门将尽最大可能‘应保尽保’。”陆冰表示,不仅要改善老城区域内居民的生活条件,同时要尽最大可能“原汁原味”地保留历史遗迹及其文化肌理。规划明确,本着妥善保护与合理利用相结合的原则,将重点对门西荷花塘、门东三条营传统住宅区等历史文化街区,以及以胡家花园为代表的老城南历史城区进行保护和复兴。

“对历史文化街区特别是传统民居的保护,包括南京在内的国内不少城市都还在探索,目前大多停留在商业、旅游等开发利用上。这项工作要取得突破性进展,仅仅依靠民间力量或开发商是不行的,因此,南京将搭建专门的政府平台来承担这一重任。”陆冰说。

南站地区正式加入“主城俱乐部” 主城面积将扩容为约278平方公里

南京铁路南站地区正式加入“主城俱乐部”。规划部门负责人前天透露,与上版规划(《南京城市总体规划(1991—2010)》)相比,新一轮规划(《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已明确将铁路南站地区纳入主城统一规划。调整后,南京主城面积将从原先的243平方公里调整为约278平方公里。

这位负责人介绍说,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新一轮规划的范围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全市行政辖区,总面积约为6582平方公里;二是都市区,包括六城区、雨花台区、栖霞区、江宁区、浦口区全部和六合区大部,以及溧水柘塘地区,总面积约4388平方公里,这里是南京高度城市化和高层次产业的承载区;三是由主城和东山、仙林、江北三个副城构成中心城区,建设用地规模约683平方公里。

根据规划,未来南京主城将形成新街口、河西和南站地区三大中心,新街口是传统的城市中心,以商贸、商务等综合服务功能为主;河西是城市新中心,突出金融保险和商务文化休闲等功能;南站地区则将成为新兴服务功能承载区,重点发展商贸流通、现代服务业和创意产业等。三大副城则分别由东山、仙林和江北三大新市区“升格”而成。其中,江北副城范围由现在的浦口新市区扩大至大厂、雄州;仙林副城范围扩大至新尧、栖霞镇、栖霞开发区和麒麟地区;东山副城范围则扩大到上坊地区。

主城作为南京承担区域中心城市职能的核心地区,是重点发展商务、金融、信息等现代服务业和都市型工业。而副城则将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形成较为完善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平均每个副城的人口均将达到国家特大城市规模。据悉,今后每个副城都将有各自的“市中心”、并将拥有完善的交通、商业、教育、卫生等生活配套,真正承担起协助主城辐射周边地区的作用。

此外,规划还在中心城区之外,划定八大新城,分别为龙潭、桥林、板桥、滨江、汤山、禄口、永阳和淳溪,它们将成为现代化制造业功能的主要承载区,并在一定范围内成为城市服务功能和城镇化人口的集聚区。

两年内,南京市长江南岸56家化工厂统统搬走

“两年内,长江南岸的56家化工企业将统统搬走。”

在1月30日召开的南京城市总规实施国际专家咨询会上,相关负责人透露说,在燕子矶—长江二桥一线的长江南岸,目前密布着56家化工企业,按照新一轮城市总规对全市产业布局方案,这56家化工企业将在两年内实施搬迁,“此举不仅将为南京腾挪出约13.4平方公里的发展新空间,同时将大幅提升燕子矶—迈皋桥地区的市容环境、城市品质和人居质量,进而对栖霞北部地区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据规划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新一轮城市总规已对全市产业布局进行了科学引导。未来,我市将在市域范围内形成“圈层式”产业空间布局——以主城为核心,约10公里半径范围内,以现代服务和都市型产业为主;主城以外二环高速以内约10—20公里半径范围内,以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主;二环以外三环之内约20—40公里半径范围以发展先进制造业、现代物流和休闲旅游等产业为主;40公里半径外的远郊区县的新城和新市镇的产业园区,将成为先进制造业主要载体,其他地区以发展现代农业和休闲产业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