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遗址考古公园或落户五华狮雄山 揭建园3大理由
编辑: 顾永杰
发布日期: 2013-05-27
信息来源: 广州日报

  记者昨日从五华狮雄山秦汉遗址保护规划论证会上获悉,五华狮雄山秦汉遗址有望建我省首个大遗址考古公园。

  昨日上午,考古、规划、古建专家学者们赶到五华县华城镇狮雄山秦汉建筑遗址,他们踏着泥路登山峰、钻树丛,细致考察了第五次考古挖掘的壕沟、探方、古井,并参观了挖掘成果展览,对狮雄山秦汉遗址的发掘发现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考古发掘揭开了粤东北古县的神秘面纱

  狮雄山位于五华县华城镇东南约2公里处,狮雄山遗址发现于1982年的文物普查工作中,1984~1990年,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曾先后4次对该遗址进行过调查和发掘工作,并初步将其定为南越国时期的宫殿建筑遗址。2011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狮雄山遗址进行了第五次调查、勘探和试掘。本次调查和试掘,揭露面积500平方米,钻探面积50000平方米,并对五华河中游两岸10千米以内的山冈、河道、农田、沙厂等进行了地表踏查,发现了东周、秦汉、唐宋、明清等4个时期的文化和自然遗存,不但发现了秦汉时期的城址,还发现了一批可以明确断定为秦汉晚期的陶器和封泥文字,封泥文字一共18枚,分别为定揭之丞和定揭之印。

  而狮雄山秦汉遗址的发现和城中钤印封泥的出土,揭开了粤东北古县的神秘面纱,填补了史籍记载的缺失。同时,也充分反映了五华秦汉时期的科学、农业、手工业技术研究价值,为探索南越国建立之前赵佗经营龙川的历史提供了新线索。

  专家:

  狮雄山秦汉遗址适宜进行适度开发

  据介绍,目前国家对大遗址的保护手段主要有三种:一是有保护范围、有保护标志、有记录档案、有保管机构;二是保护规划,即文物法在某个大遗址的具体化;三是建遗址公园,建成以重要遗址及其背景环境为主题,具有科研、教育、游憩等功能,在遗址保护和展示方面具有全国性示范意义的特定公共空间。

  在昨日专家论证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刘庆柱认为,从现在来看,遗址公园是大遗址保护的最好办法。

  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办公室主任、副研究员尚杰介绍,五华狮雄山秦汉遗址考古公园,是我省现有的8个大遗址中首个进行论证筹建的。从狮雄山秦汉遗址的历史地位、保护现状和市场需求等各方面因素来看,狮雄山秦汉遗址适宜通过建设大遗址考古公园进行适度开发。

  据了解,根据狮雄山秦汉遗址现状,狮雄山秦汉遗址考古公园保护区调整为三个层次,划分为衙署保护区和一般保护区两类。

  建大遗址考古公园3大理由

  历史价值:狮雄山秦汉遗址是一座城址,并非一般意义的台式建筑基址。在发掘过程中,考古人员初步划分为衙署区、作坊区和一般居住区,此遗址并非随意建造,而是有一定的城市建设规划,从城址的整体布局、建筑技术和建筑材料分析,该遗址呈现出一种既模仿中原城市营造制度又因地制宜的建筑思想体系。

  科学价值:狮雄山秦汉遗址通过多种技术手段提取了大量生态学、环境学的重要信息,为全面复原狮雄山的历史风貌提供了多学科的依据。遗址性质作为秦汉县城城址的确定,为岭南地区其他同类型遗址和岭南郡县设置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艺术价值:狮雄山秦汉遗址中建筑的建筑技术和建筑材料、陶器的形制和纹饰、封泥的钤印等,具有秦汉时期岭南以北文化的特征,南、北文化在此交汇融合产生了新的地方文化,从其发展的范围和存在的历史中,可以看到多元一体的南北文化交相辉映,相互融合,共同孕育了粤东北的秦汉文化,它既属于秦汉时期典型的审美范围,又属于土著文化积淀的物化体现,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链接

  何为“大遗址”?

  人们通常把占地面积在5平方公里以上的范围较大、有居民生活、具有较高历史文化价值的、不可移动的地下文物遗迹称为大遗址。

  据了解,大遗址是我们的祖先以大量人力营造,并长期从事各种活动的遗存,它体现着我国古代先民杰出的创造力,综合并直接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发展,是构成中华5000多年文明史史迹的主体。

  据介绍,国家历来重视大遗址保护,一直将其放在文物保护重中之重的地位,但大遗址面积大、保护难度非常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