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鹅首曲颈铜壶在河南博物院首次展出
文图: 河南日报记者 温小娟
编辑: 豆晓宇
发布日期: 2020-10-14
信息来源: 河南日报客户端

“没想到在这碰见了频频上热搜的鹅首曲颈铜壶,真是意外之喜” “这可是真正的千年佳酿,秒杀茅台五粮液” “这地下窖藏两千多年的酒还能喝吗?”……最近,在河南博物院静悄悄亮相的新晋“网红” 鹅首曲颈铜壶,给了无数前来参观的游客一个大大的惊喜。

今年5月,出土于“天鹅之城”三门峡的“鹅首曲颈铜壶”甫一亮相给全国网友留下了深刻印象,频频登陆微博热搜。其姿态优美的天鹅造型令人惊艳,壶中6斤多重的神秘液体更是留下巨大悬念。不久前,这一悬念也已破解,经专家取样检测,鹅首曲颈青铜壶内的液体为西汉早期的古酒。

“这是鹅首曲颈铜壶出土以来首次展出亮相。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它从‘神秘莫测’到可以亲眼目睹其芳容,给观众带来的不仅是惊喜,更是老祖先留下的宝贵文化遗产带来的心灵震撼。”10月13日,河南博物院院长马萧林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以往,各地考古新发现、考古发掘出土的重要文物都需要经过整理、修复、研究等程序才能从“幕后”走到“台前”,结果往往在库房“沉睡”几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在博物馆进行展出让观众看到。

“我们从三门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借调鹅首曲颈铜壶到河南博物院展出,仅仅花了几天的时间。这是文物从考古发掘出土到陈列展出程序上的一次重要探索,也是博物馆与考古所之间的一次成功合作,意义重大。”马萧林表示,这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保护利用重要讲话精神的具体举措,目的正是为了让更多的观众共享考古成果,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提供坚强支撑。

当下,河南博物院借主展馆重新开放的契机,积极创新尝试与全省各地文物考古研究所开展合作,在这次新的展览中,就有从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开封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借调的填补历史空白的文物,均为首次亮相展出。比如,许昌灵井遗址出土的3~1万年的石钻器、石砍砸器等细石器,新密李家沟遗址出土的一万多年的陶片以及开封明代永宁郡王府的建筑构件、青花瓷等。

“文物是我们进行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是我们坚定文化自信的关键底气。未来,我们会坚持创新,发挥好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把考古出土的文物和考古成果展示好、传承好、弘扬好。”马萧林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