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碎片的守护者
文图: 宋华
编辑: 宋华
发布日期: 2018-11-06
信息来源: 河南博物院

 


用一颗沉得下去的心,

一双镂月裁云的手,

唤醒沉睡的珍宝——

时光碎片在他们的手中悄然苏醒


连日来,河南博物院工作群里一片点赞,大家赞的“主角”是文物保护研究中心纸质修复室年轻的“工匠”李耀华。因为他在2018年全国文物修复职业技能竞赛中荣获了二等奖。

10月28日至29日,2018年全国文物修复职业技能竞赛在山东曲阜成功举办,竞赛得到了国家文物局指导,由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中国文物学会、山东省文物局主办,曲阜市人民政府、济宁市文物局承办。

据悉,竞赛主题为“践行工匠精神 保护文化遗产”,竞赛精心设置了不可移动文物保护中的古建筑清水砖墙、木构件修复,可移动文物保护中的瓷器、书画文物修复四个竞赛项目。该竞赛活动自今年5月启动以来,经过遴选,共有111名选手参加竞赛,其中清水砖墙修复项目27人,木构件修复项目24人,瓷器修复项目30人,书画修复项目30人。其中年龄最大的60岁,最小的20岁。

今年35岁的李耀华参加的是“书画文物修复”竞赛项目,这是他第一次参加此类大赛,同时也是河南省唯一的获奖选手。

问起李耀华的心情,小伙子很淡定。他说,虽然以一名之差与一等奖擦肩而过,有点遗憾,但能同国内博物馆及高校老师同台竞技,互相学习,实在受益匪浅。


此前,记者曾经到书画文物修复室观看修复师们的工作。一堆貌似“凌乱纷飞”的碎纸在他们的巧手中一点点的还原。这群妙手回春的“医生”,对文物的珍视,对修复工作的热爱,给看似枯燥乏味的工作增添了助燃剂。

近年来,许多人着迷于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大国工匠》,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时代对“匠人精神”的呼唤。在一帧帧优美的画面中,观众们看到了主人公耐心、专注、坚持的精神品质。而在河南博物院的文物修复中心,你会看到同样的一群人在做着同样的事情,用心把技术提升到极致,在时间的流逝中悄然练就了如火纯青的技艺。

也许,你可以来看看,何为热爱?何为精雕细琢?何为精益求精?

谈到“工匠精神”,李耀华表示,以后要发扬“工匠精神”,更加努力钻研文物修复业务,为河南博物院争光,为河南文博系统争光,为我国文博事业作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