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国学讲坛】莫砺锋:《唐宋诗词与现代人生》
编辑: 张延红
发布日期: 2017-03-30

我以为一切好的诗词,到唐宋已被写完。——莫砺锋

中国是诗的国度,唐宋诗词是这个诗国中最美丽的花园。如果说“诗是文学中的文学”(艾青语),那么唐宋诗词就是“诗中的诗”。

美学家李泽厚曾经有这样一个判断:我们的传统文化光辉灿烂、博大精深,但里面有很多内容,随时代变迁,它的光辉会逐渐黯淡,有些价值会过去。但他认为只有一点是永远不会过去的,那就是唐诗宋词——唐诗宋词的价值是永恒的。

唐代文化丰盛、热烈、光彩照人,富于情韵。生活在大唐的诗人们,蓬勃向上,充满着生生不息的生命精神。他们诗中的山水,尽显出“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磅礴气势;他们笔下的文人,憧憬于“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的豪言壮语;甚至他们笔下的愁苦伤感都是惊世骇俗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宋代文化清瘦、典雅、精气内敛,富于理性。也正是因此,宋词在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特点,并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流派。既有婉约派“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的缠绵委婉;又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 ,千骑卷平冈”的恢弘豪放……

时至今日,唐宋诗词的诸多名篇依然受到中国人的由衷喜爱,依然成为我们陶冶情操、滋润心灵的最佳文本。然而唐宋诗词毕竟是千年以前的古代作品,它对现代读者究竟有什么益处?唐宋诗词最大程度地发挥了汉语汉字的审美潜能,它对现代读者的语言表达有何典范作用?唐宋诗词展现了一种从容、优雅的生活态度,这为现代读者提供了怎样的借鉴?唐宋时代的优秀诗人在作品中直抒胸臆,例如杜甫忧国忧民,杜诗成为儒家精神的诗语表述;苏轼在逆境中保持着坚定和乐观,苏词展示了风雨人生中的潇洒姿态,这对现代读者有什么启迪?凡此等等,本期讲座,百家讲坛著名主讲人,中国宋代文学学会会长,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莫砺锋将为你细细道来——

本周日(04月02日)下午,由河南博物院、中原国学讲坛主办,河南嵩阳文化策划有限公司承办,大河网、大河报、河南商报、东方今报、今日头条、天天快报支持的2017中原国学讲坛“文明向心——丝路传韵”系列讲座将特别邀请百家讲坛著名主讲人,中国宋代文学学会会长,中国教育部人文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莫砺锋做客河南博物院,为您讲述《唐宋诗词与现代人生》,热情期待大家的关注!

提示:了解更多河南博物院公益文化讲座信息,请关注【文博河南】微信公众号。  

讲座时间:04月02日(周日)下午3:00

讲座主题:《唐宋诗词与现代人生》

讲座嘉宾:莫砺锋(百家讲坛著名主讲人,中国宋代文学学会会长,中国教育部人文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讲座地点:河南博物院西配楼二楼学术报告厅

领票地点:河南博物院志愿者之家

咨询电话:0371—63582521.

【主讲嘉宾】莫砺锋,百家讲坛著名主讲人,南京大学文学博士,南京大学人文社科资深教授。兼任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中国唐代文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杜甫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宋代文学学会会长,江苏省古代文学学会会长,江苏省社科名家,“书香江苏”形象大使。长期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的教学与研究,曾在央视百家讲坛主讲《诗歌唐朝》《白居易》等专题。著有学术专著十余部,专题论文百余篇。代表性著作有《唐宋诗歌论集》《江西诗派研究》《朱熹文学研究》《杜甫评传》《古典诗学的文化观照》《莫砺锋诗话》《莫砺锋说唐诗》《杜甫诗歌讲演录》《漫话东坡》《诗意人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