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国学讲坛 | 吴涛《经学与中原》
文图: 社会教育部
编辑: 豆晓宇
发布日期: 2023-08-23

《熹平石经·周易》残石拓片(图源西安碑林博物馆官网).jpg

《熹平石经·周易》残石拓片(图源西安碑林博物馆官网)

经学是中国古代学术的主体,也是儒家学说的核心组成部分。“经学”一词始见于西汉文献,是对《诗》、《书》、《礼》、《易》、《春秋》等儒家经典的解释,因此也被称为“注经之学”或“六艺之学”。经书原是学在王官之时的王官之书,供贵族子弟学习,孔门办学使用六经来教育平民子弟,打破了贵族阶层对知识的垄断。经学是中国传统政治和文化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与标志。

经学的发展与中原有着密切的关联。先秦时期诸子并起,中原是他们重要的活动区域,众多文化学说在中原地区碰撞、融合,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经学承自诸子中儒家之儒学,经历了秦始皇焚书坑儒后,汉代统治者重视文教,汉武帝建立太学,设立五经博士,经学迎来了繁盛时代,东汉时便有着“遗子金满盈,不如教子一经”的说法。中原是经学发展的核心区域,中原地区诞生了诸多经学家,这些学者也都在中原地区创造了诸多辉煌的学术成果。

“经学”所注的“经”包括哪些传统典籍?发展历经了哪些阶段?又与中原大地有着何样解不开的渊源?

8月26日下午15:00,由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河南博物院、举办的2023年中原国学讲坛“黄河文脉•民族根魂”系列讲座之“行走河南•读懂中国”第23讲(总第355讲),特邀【吴涛】教授做客河南博物院,为您全方位解读“经学与中原”。敬请期待!

一、主讲嘉宾:吴涛

吴涛教授.jpg

嘉宾简介:吴涛,复旦大学历史学博士、河洛文化国际研究中心专家、洛阳师范学院教授,主要从事秦汉史、思想史、经学史和河洛文化的教学与科研。先后出版学术专著11部,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主持省级项目多项,获河南省优秀教师、河南省教学标兵、河南省教育系统凝聚力建设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二、讲座主题:经学与中原

三、讲座时间:8月26日下午15:00-17:00

四、讲座地点:河南博物院西配楼二楼多功能报告厅

五、咨询电话:192-1176-2069

六、预约方式:请扫描下方微信小程序码,选择“活动预约”,按照预约界面要求如实填写预约信息。 

小程序预约页.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