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望时光,在河南博物院看波兰琥珀文化艺术展
文图: 宣传推广部
编辑: 豆晓宇
发布日期: 2025-07-28

展览名称:凝望时光——波兰琥珀文化艺术展

展览地点:河南博物院东配楼二楼展厅

展览时间:2025年7月25日——10月26日

图片

琥珀是世界上最轻的有机宝石,是地质历史的见证者。它源自中生代白垩纪至新生代第三纪的树脂,历经千万年的冲刷、搬运和沉积,最终固化为化石,形成了我们今天所见的瑰宝。波兰有着“欧洲心脏”的区位优势,琥珀在波兰不仅仅是一种饰品材料,更是文化生活的灵魂。琥珀元素融入当地文化的方方面面,在语言、故事传说以及日常生活中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未命名.jpg

本展览以璀璨光影编织视觉交响的同时,通过琥珀这一“时空信使”,构建起跨越中波两国文明对话的桥梁,从“丝绸之路”上琥珀串联的文明互市,到“一带一路”倡议下的文化共鸣,让观众在触摸时光之美的同时,见证琥珀文化如何以独特韵致融入人类文明的长河,续写跨越千年的对话篇章。

吧.jpg

展览由河南博物院、天津博物馆、赛巴琥珀共同主办,汇聚近千件(套)波兰琥珀珍贵展品,全景呈现波罗的海琥珀的文明轨迹与多元价值。此外,精选河南博物院院藏部分琥珀珍品丰富展览表达,为观众奉上一场世界级的琥珀文化盛宴。

展览链接:

第一部分:“岁月凝珍——波罗的海琥珀的起源与历史”

琥珀是由数千万年前被埋藏于地下的树脂经过一定的化学变化后形成的一种树脂化石。波罗的海琥珀发端于4000-5000万年前始新世时代的芬诺斯堪的亚大陆,当时该区域生长着大量史前松树,其分泌的树脂滴落并掩埋于地下,历经漫长地质年代的压力与热力作用逐渐石化成琥珀。琥珀中常封存着远古昆虫、植物碎片,为研究古生态提供了珍贵标本。随着地壳运动和冰川侵蚀,部分琥珀被冲入波罗的海,经海浪冲刷打磨后沉积于沿岸,也有部分留存于沿海地层中。从新石器时代起,人类就开始进行琥珀的开采并逐步向集中化发展。

图片

琥珀化的植物包裹体

图片

琥珀化的昆虫标本

第二部分:“时光之桥——波罗的海琥珀的文化织锦”

在远古太阳崇拜的时代,琥珀那金黄的辉芒与温暖的触感,极易令人联想到生命之源——太阳,因而被赋予了"太阳石"的美誉。这种自然界的瑰宝,不仅令原产地居民为之着迷,其魅力更跨越时空,令远隔重洋的人们亦为之痴狂,这一点在波罗的海沿岸众多的琥珀考古遗址中得到了印证。公元前两千多年以前,地中海商人就来到波罗的海地区购买琥珀,运回地中海向贵族换取同等重量的黄金,从此开辟了“琥珀之路”。

图片

琥珀太阳盘

图片

琥珀面孔瓶

第三部分:“瑰宝之光——波罗的海琥珀的艺术巡礼”

波罗的海琥珀以其独一无二的特性,成为珠宝设计使用的宝贵材料。手工艺人和艺术家们选用稀有且独特的品种,并充分利用琥珀的天然纹理和形态,巧妙地将琥珀嵌入饰品中,以彰显其美丽特征。

图片

金花焰彩链

图片

Sybilla公主失落的项链

图片

《丝绸之路小马》雕塑

从古代的贸易之路“琥珀之路”到著名的“丝绸之路”,波罗的海琥珀作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见证了东方智慧与欧洲文明的碰撞与融合,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与借鉴。愿波罗的海琥珀这一自然的奇迹,继续在中波文化交流的广阔天地中熠熠生辉,成为连接东西方文明的璀璨纽带,共同书写人类文明交流互鉴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