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记忆润童心—河南博物院开展抗战胜利80周年主题宣讲活动
文: 涂岱宗
图: 张诤
发布日期: 2025-08-14

志愿者李琳讲述抗日名将杨靖宇烈士的故事.jpg

志愿者李琳讲述抗日名将杨靖宇烈士的故事

志愿者宋慧芳以一件血衣背后的故事为引,深情讲述了抗日英雄吉鸿昌的壮丽人生.jpg

志愿者宋慧芳以一件血衣背后的故事为引,深情讲述了抗日英雄吉鸿昌的壮丽人生

志愿者王亚斐以八十这一特殊数字引出主题,带领孩子们回顾波澜壮阔的抗战历史.jpg

志愿者王亚斐以八十这一特殊数字引出主题,带领孩子们回顾波澜壮阔的抗战历史

大学生志愿者李晨钊讲述中国人民用智慧和汗水书写治理黄河的奋斗史诗.jpg

大学生志愿者李晨钊讲述中国人民用智慧和汗水书写治理黄河的奋斗史诗

8月14日,为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弘扬伟大抗战精神,河南博物院中原历史文化宣讲团走进中原区儿童公园社区,开展"听豫籍抗日英雄故事 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主题活动。

活动伊始,志愿者王亚斐以"八十"这一特殊数字引出主题,带领孩子们回顾波澜壮阔的抗战历史。志愿者李琳老师以抗日名将杨靖宇烈士"我们中国人都投降了,还有中国吗?"的铮铮誓言开场,讲述了这位民族英雄在元宵节的次日壮烈牺牲的感人事迹,令现场小观众无不动容。志愿者宋慧芳老师则以"一件血衣背后的故事"为引,深情讲述了抗日英雄吉鸿昌的壮丽人生:从拒绝内战被迫出国,到胸戴"我是中国人"牌匾捍卫民族尊严;从组建抗日同盟军奋勇杀敌,到狱中写下"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的就义诗,吉鸿昌用生命诠释了真正的爱国情怀。大学生志愿者李晨钊老师别出心裁地用一杯混浊的黄河水,引出中华民族治理黄河的奋斗史诗。从1938年花园口决堤造成的深重灾难,到1952年毛泽东提出"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从人民胜利渠的修建到小浪底工程的调水调沙,一代代治黄人用智慧和汗水书写了"黄河宁,天下平"的壮丽篇章。这一讲述让在场的孩子们深刻体会到,爱国不仅体现在烽火岁月中的英勇牺牲,更蕴含在和平年代的艰苦奋斗中。志愿者王亚斐、宋慧芳、李琳、张诤、李晨钊、吕亭汝全程参与本次活动。

孩子们精心制作献给先烈们的小红花.jpg

孩子们精心制作献给先烈们的小红花

随着一朵朵亲手制作的缅怀英雄的红花在孩子们手中绽放,这场穿越时空的精神对话画上了圆满的句号。80年前,英雄们用鲜血浇灌了和平之花;80年后,新时代的青少年用指尖的温度传递着永恒的纪念。河南博物院将持续以文化为纽带,让沉睡在典籍中的英雄故事焕发新生,使陈列在展柜里的历史文物开口说话,把爱国主义的火种播撒进更多青少年的心田。

孩子们认真听宣讲.jpg

孩子们认真听宣讲,与志愿者老师们互动交流

合影.jpg

964fdf3dc6274db8dd984c608988f14.jpg